《人口论》的阴风,裹挟着邺城士林的赞誉,悄然吹进了北疆。
最先察觉到异样的是卫恒。
这位负责宣传与教育的赤火公社核心成员,在基层宣讲时发现几个原本积极的年轻社员眼神闪烁。
课后,他们悄悄拉住他问:\"卫先生,司马懿说人口增长永远快于粮食增长,这是不是……天道?我们搞均平,真能违抗天道吗?\"
更让卫恒心惊的是,在当晚的社员学习会上,一个刚从曹境投奔来的书生竟公然质疑:\"即便我们打下再多田地,若人口无节制增长,迟早还是会……\"
\"荒谬!\"秦狼拍案而起,却除了怒骂说不出更多道理。
消息很快传到陈烬耳中。他立即下令召集核心成员,在总部的议事堂内召开紧急会议。
油灯下,陈烬将那份抄录精美的《人口论》掷在桌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他没有立即说话,而是环视在场的每一个人——徐文、孟瑶、秦狼、卫恒。
\"都读过了?\"陈烬的声音平静得可怕。
众人点头,脸色凝重。
\"那么,\"陈烬缓缓起身,\"谁来告诉我,司马懿说得对不对?\"
秦狼第一个吼出来:\"放屁!咱们北疆这两年人口增了三成,粮食翻了一番!\"
\"那是因为我们刚开垦了大量荒地。\"卫恒冷静地反驳,\"若按司马懿所言,待可垦之地耗尽……\"
\"那就继续开荒!\"秦狼怒道。
\"若无处可开呢?\"
议事堂内一时寂静。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不再是可以靠热情和蛮力解决的问题。
陈烬走到墙边,手指轻轻划过北疆地图上连绵的山川。
\"你们知道吗?\"他忽然开口,\"三百年前,这片土地还是匈奴人的牧场。一百年前,这里每户农民只能耕种十亩地。而现在——\"他的手指重重一点,\"在我们的水利和农具支持下,每户可以精耕五十亩!\"
他转身面对众人,目光如炬:
\"司马懿的《人口论》,不过是为剥削粉饰的旧调重弹!他故意忽略了一个最简单的事实——\"
陈烬的声音在议事堂内回荡:
\"人,不只是吃饭的嘴,更是种田的手,是造器的工,是开路的力!\"
\"他只见人口消耗粮食,却不见人口创造财富!他只见田地有限,却不见技术可以突破极限!\"
他走到孟瑶面前:\"我们北疆,三年前亩产多少?\"
\"一石二斗。\"
\"现在呢?\"
\"一石八斗。\"
\"为何?\"
\"因社长推广的堆肥法和轮作制。\"
他又问徐文:\"我们工坊三年前产铁多少?\"
\"三千斤。\"
\"现在呢?\"
\"三万斤。\"
\"为何?\"
\"因改进的高炉和水力风箱。\"
陈烬环视众人,一字一顿:\"看明白了吗?限制我们的从来不是天地,而是制度和技术!在曹操的统治下,农民没有土地,工匠没有自由,学者不能钻研实用之学。这不是天地无情,是人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