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番外英灵楚智3(1 / 2)

黑暗的角落里,楚智的身影如同与阴影融为一体,安静地坐着。

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一杯早已凉透的茶。

他没有动,像是一尊没有生命的雕像,但他的思绪,却早已跨越了千里,笼罩在蜀城的上空。

李白和诸葛亮,已经达成了合作。

一切,都在按照他写好的剧本上演。

从一开始,他这盘棋的目标,就不是李白,甚至不是项羽那种站在明面上的霸主。

他的真正目标,只有一个。

武侯,诸葛亮。

放眼天下,所有的英灵都像是散落的珍珠,各自为政,强大却也孤立。

想要将他们串联起来,引到同一个地方,靠武力威逼,或是利益诱惑,都太慢,也太蠢。

唯一能做到这件事的,只有诸葛亮。

只有这个男人的智计和手段,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下一个让所有英灵都无法拒绝,只能乖乖走进来的局。

但诸葛亮太聪明了。

聪明到近乎妖异。

与这种人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

楚智从没想过要去说服他,因为任何言语上的谋划,在对方面前都可能被瞬间看穿。

所以,他选择了最直接,也最野蛮的方式。

用一个对方绝对无法拒绝的鱼饵,强行把他拖下水。

李白,就是那个鱼饵。

一个足够有名望,实力不俗,却又心思单纯的诗仙,是传递信息的最佳人选。

而那份由“真理之门”演示的、货真价实的复活,则是挂在鱼钩上的绝世美味。

楚智很清楚,当诸葛亮亲眼看到那个被完美复活的宗氏时,他内心那座由理智筑起的高墙,就会瞬间崩塌。

为了复活,那个男人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哪怕他明知道这背后是一个巨大的陷阱,他也会毫不犹豫地跳进来。

因为对于诸葛亮这种掌控欲和自信都达到顶点的天才而言,他永远相信自己能成为最后的赢家,甚至反过来将布局者也变成自己的棋子。

“可惜,你面对的,不是这个世界的规则。”

楚智端起那杯冷茶,一饮而尽。

冰冷的茶水顺着喉咙滑入腹中,却没有让他感到丝毫寒意。

他的心,比冰更冷。

现在,棋盘上最关键的两枚棋子已经就位。

李白会成为最卖力的说客,而诸葛亮,则会动用他那通天彻地的智谋,将一个个桀骜不驯的英灵,或骗,或逼,或引诱,最终全部“请”到泰山去。

自己只需要等待最终的收网时刻。

不过,楚智并不准备就此闲着。

诸葛亮的计划虽然周密,但终究需要时间发酵。

而他要做的,就是在这把火上,再浇上一桶油,让它烧得更旺,更快。

楚智从怀里摸出一张陈旧的地图。

地图上,用朱砂标记着一个个名字和他们盘踞的城池。

项羽,刘邦,曹操,嬴政…… 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代表着一股足以颠覆一方的恐怖力量。

“光靠诸葛亮一张嘴,还不够热闹。”

楚智的指尖,在地图上缓缓划过,最终,停留在了北边一个名为“许都”的城市上。

那里,是另一位雄主的地盘。

“得让更多的人,相信这个神话才行。”

他站起身,身影无声无息地融入了窗外的夜色之中。

风,开始起了。

一场足以席卷整个天下的风暴,正在酝酿。

而他,将亲自化作风的一部分,去催生这场毁灭一切的飓风。

下一个目的地,许都。

与巴城的混乱不同,踏入许都的那一刻,楚智便感受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气息。

如果说巴城的百姓是在忍受李白那孩童般的胡闹,那么许都的百姓,则更像是被一只无形大手精准操控的棋子,或者说,是工具。

街道上,行人神色肃穆,脚步匆匆,脸上看不到一丝多余的表情,仿佛每个人都被设定好了程序,日复一日地执行着固定的任务。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冰冷的、绝对的秩序感。

这里的一切,都在为了一个人的目标而服务。

那便是这座城市的主人,曹操。

而现在,曹操的目标很明确——重建一个属于他的曹魏王朝。

任何胆敢阻碍、甚至质疑这个目标的因素,都将被毫不留情地碾碎。

楚智的运气似乎不太好,又或者说,他来得正是时候。

他刚走进城中心的广场,便被眼前的一幕吸引了目光。

整个广场戒备森严,一队队身披重甲的士兵面无表情地肃立着,将中央一大片空地围得水泄不通。

空地之上,黑压压地跪着数百人,从衣着和气质上看,大多是学者和年轻人。

他们是许都唯一一所高校的全体师生。

至于罪名,很简单——公开反对曹操复辟帝制。

肃杀的气氛笼罩着全场,围观的百姓们敢怒不敢言,脸上交织着恐惧与麻木。

就在行刑的鼓声即将敲响的那一刻,人群忽然一阵骚动,自动向两边分开。

一个身影不疾不徐地走了进来。

来人身材不算高大,面容也并无出奇之处,但那双眼睛,却深邃得如同古井,仿佛能洞悉人心。

他只是平静地走着,却自有一股掌控一切的霸道气场。

正是曹操。

曹操走到那群师生面前,挥了挥手,示意刽子手暂退。

他的脸上,甚至还带着一丝温和的笑意。

“孤听闻,你们对孤的决定,有些看法?”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耳中。

“孤一向爱才,更不愿多造杀孽。现在,给你们一个机会。想活命的,磕个头,认个错,孤可以既往不咎,让你们回家。”

话音落下,跪着的人群中立刻起了骚动。

死亡的恐惧是巨大的。

不少年轻的学生,甚至一些年长的老师,在剧烈的思想斗争后,选择了妥协。

他们痛哭流涕地磕着头,嘴里语无伦次地忏悔着自己的“罪过”。

曹操面带微笑地看着他们,挥了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