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恩情与秘方的价值(1 / 2)

庆丰楼雅间,雕花窗棂半开,初秋的微风裹挟着运河的水汽与街市的喧嚣透入。室内紫檀木桌上布着精细茶点,一盏鎏金鸭兽香炉吐出袅袅瑞脑香,却丝毫压不住刘昀的坐立不安。他第三次踱到窗边,指尖无意识地敲打窗台,目光在楼下人流中急切搜寻。直到那两个熟悉的身影——任长卿的青衫沉稳与谢玄的布衣洒脱——映入眼帘,他才长舒一口气,几乎是跳着迎到门口。

“明远!文昌!你们可算来了!”刘昀声音里掺着后怕、庆幸与激动,亲自执壶为二人斟上滚热的顾渚紫笋,茶水微漾,“此次秋闱,真是…真是多亏了明远兄了!”

任长卿与谢玄对视一眼,均露疑惑。任长卿撩袍落座,声音温和却带着探询:“承箴何出此言?秋闱乃朝廷抡才大典,凭的是个人寒窗苦读的真才实学,功业自成,与我何干?”他刻意避开了可能引人遐想的词,维持着读书人的清傲。

刘昀一拍大腿,身子前倾,压低了声音:“放榜后,父亲将我锁在书房,拿着我的墨卷朱卷反复比对!他说,我那文章里,竟浸染了几分你的文风思路!立论的骨架、破题的气象已截然不同!父亲直言,若依我旧日水准,此次定然名落孙山!你们说,有他这么贬低自己亲儿子的吗?”他嘴上抱怨,眉梢眼角的得意与感激却几乎溢出来。

谢玄眼中闪过一抹了然与戏谑,笑着捶了刘昀肩膀一下:“好你个刘承箴!踩着明远的肩膀跃了龙门,还在这儿卖乖!”

任长卿摆摆手,神色转为认真:“承箴,学政大人见识高远,对你明年春闱之事,可有明示?”他将话题引向未来。

刘昀也收敛了玩笑:“父亲说,以我如今火候,明年春闱绝无可能。让我静心再读三年书,夯实根基。还说…要亲自督导我的功课。”他露出“苦不堪言”的表情,眼神深处却燃着被寄予厚望的火焰。

任长卿深以为然,指尖轻叩桌面:“学政大人深谋远虑,金玉良言。承箴兄根基本就不弱,三年后必是池中金鳞,遇风云便可化龙。届时若有所需,经义策论,我处所有笔记心得,必倾囊相授。”他说完,目光若有似无地瞟了一眼谢玄。

刘昀立刻心领神会,对着谢玄挤眉弄眼,拖长了声音:“哦——届时,小弟的笔墨文章,可就全仰仗文昌兄的——‘鼎力相助’了!您那手好字,那份机敏,可是考场上的无价之宝!”他巧妙地将“代笔”的敏感转化为恭维。

谢玄脸上堆满“误交损友”的无奈,佯装悻悻道:“遇人不淑,遇人不淑啊!我这还没院试,倒先被你们安排得明明白白!”引得任长卿和刘昀再次哄堂大笑,雅间内气氛愈加热络。

笑过之后,谢玄神色一正:“承箴,欢聚终须一别。我们打算不日就启程了。运河秋冬水枯,再晚些,北地天气转寒,行程就艰难了。”

刘昀神色肃然点头:“文昌所虑极是。陆路不太平,淮南、京西等地时有流寇强人出没。你们拖家带口,行李众多,更是显眼目标。走水路稳妥,沿漕运北上,虽慢些,但安全得多。雇船定要找信誉良好的老字号,夜间泊船须选市镇码头左近,多派人手值守。”

任长卿接过话头,语气正式:“承箴,你且放心,阿宝对这些事有经验。临行前,确有一事,想劳烦你代为引荐,与令堂郑大娘子一谈。我记得你曾提过,一直想为母亲寻个稳妥又体面的生财之道?”

刘昀眼睛瞬间亮了,身体前倾,声音压低,带着激动:“莫非…明远你终于舍得将那‘神仙一把抓’的秘方拿出来了?”他呼吸急促,深知此物价值。

任长卿郑重点头,从袖中取出一个拇指大小、莹润洁白的定窑小瓷瓶,轻轻放在桌上:“正是。此次赴京,非比往常。我与文昌身后有数户依附之人,拖家带口。急需一笔钱帛在汴京购置宅院,方能安心备考,安稳立身。思来想去,唯有此物能解燃眉之急。想着你我兄弟情谊深厚,肥水不流外人田。若大娘子有意,我们愿将此配方售予贵府。后续如何经营生利,全凭府上手段,我们绝不干涉,亦不会在汴京以此方经营。价格嘛…”他顿了顿,指尖在小瓷瓶上一点,“就请大娘子亲自品鉴过后,凭物估值,看着给便是。亦算是我和文昌,对学政大人平日教诲提携、以及承箴你肝胆相照的一点感念之心。”

刘昀双手微颤地捧起小瓷瓶,仿佛捧着千钧重宝:“好!好!明远,文昌,够意思!雪中送炭,莫过于此!你们放心!我这就回去,定让母亲亲自尝过!明日!最迟明日此时,必有佳音!”他心中澎湃:此事若成,母亲地位更高,自己也算为家里立了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