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去疾的意思很明白:我精力有限,团队(就仨瓜俩枣)也刚组建,饭要一口一口吃,项目要一个一个来。你们得排个优先级。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自己对“钢铁洪流”的无限向往。
他是个皇帝。
一个成熟的皇帝,要学会权衡利弊。
打天下,靠的是刀把子。
但治天下,靠的却是脑子和……信息。
最近有一件事,就像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让他寝食难安。
那就是“空印”的问题。
李善长那个老狐狸,已经把这事儿摸了个七七八八,私下里给他递了折子。
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
从户部到地方,从上到下,几乎形成了一张盘根错节的大网。无数的官员,或主动,或被动地,卷入其中。
他们利用“空印”文书,大搞财务造假,中饱私囊,把朝廷的钱,当成了自家的钱袋子。
这是在挖他大明的根啊!
换了以前,他老朱的解决办法简单粗暴。
一个字:杀!
从上到下,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拖出去砍了!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管你贪多还是贪少,敢动老子的钱粮,就得拿命来偿!
可现在……
他看了一眼眼神平淡的李去疾,心里那股子杀气,竟不知不觉地淡了几分。
他忽然觉得,光靠杀人,似乎……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今天杀了这一批,明天,只要那个该死的“流程”还在,就还会有下一批人,继续这么干。
就像割韭菜,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而导致这一切的根源,不就是因为路途遥远,信息不通吗?
地方衙门要把钱粮账目送到京城来核对,一来一回,动辄数月。账目但凡有一点点对不上,就要打回去重做。
为了省事,为了效率,他们才想出了这种带着“空印”文书上路的法子。
这给了那些心怀不轨之徒,天大的可乘之机!
如果……
如果有了李先生的“电报机”。
地方的账目,当天就能传到京城。京城这边核对完了,当天就能把结果传回去。
哪里还有什么“空印”的生存土壤?
这玩意儿,才是从根子上解决问题的神药啊!
想通了这一点,朱元璋心里瞬间就有了决断。
大丈夫,当断则断!
什么迫击炮蒸汽车,什么装甲洪流,都可以往后稍稍。
先把这“千里传音”的神器给弄出来,把他大明朝的内部管理给理顺了,才是当务之急!
“先生!”
朱元璋的语气,前所未有的郑重。
他朝着李去疾,深深地鞠了一躬。
李去疾也被突然郑重起来的马大叔吓了一跳,赶紧上前扶住他。
“马大叔,您这是干什么?有话好好说,别突然行这么大礼,吓我一跳。”
朱元璋却摇了摇头,站直了身子,脸上带着一丝决绝。
“先生,这个礼,你受得起。”
他看着李去疾,一字一顿地说道:“皇上那边,已经有决断了。”
“那些刀枪火炮,都可以暂缓。”
“现在,朝廷最急需的,就是先生您说的那个……”
“电报机!”
李去疾心里松了口气。
还好还好,皇帝不像马大叔,没被战争冲昏头脑,知道什么叫“要想富,先修路”,啊不,是“先通网”。
“行,既然皇上都这么说了,那我就先集中精力,把电报机给搞出来。”李去疾点点头,一副“我听领导安排”的乖巧模样。
朱元璋见他答应,心中大定。
但他还有一件事,憋在心里,不吐不快。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向这位“谪仙人”求教。
他凑了过去,压低了声音,脸上带着几分请教的诚恳,又带着几分帝王的忧虑。
“先生,不瞒您说,皇上之所以这么急着要‘电报机’,是因为朝中出了一件天大的案子。”
“哦?”李去疾挑了挑眉,来了兴趣,“什么案子,能让皇上这么着急?”
朱元璋的嘴唇,微微动了动,吐出了两个字。
那两个字,像两记重锤,狠狠砸在了李去疾的心上。
“空印。”
空印?
空印案?!
当这两个字从朱元璋嘴里蹦出来的时候,李去疾整个人都懵了。
他的大脑,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我靠!
什么情况?
洪武九年才爆发的空印案,怎么提前了这么多年?
现在才洪武二年啊!
难道……难道是我的蝴蝶效应?
李去疾的内心,瞬间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今年,先是搞望远镜、热气球,之后又是炼钢做水泥,如今更是开始做军火。
他一直以为,自己的这些举动,顶多就是让大明朝的科技树稍微长得快了那么一点点。
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翅膀,这么能扇。
一扇子下去,直接把大明朝一桩顶级历史大案,给扇得提前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