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被误认仙人,老朱求我改国运 > 第248章 先要电报机?还是先要大杀器?

第248章 先要电报机?还是先要大杀器?(1 / 2)

人手不够?

朱元璋听到这四个字,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先生,咱当是什么难事呢!”

他大手一挥,那叫一个财大气粗,豪情万丈。

“这天底下,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

“先生你开口,要多少人?一百个?一千个?还是一万个?”

“只要你一句话,别说是什么能工巧匠了,就是把全天下的木匠、铁匠、石匠全都给你弄到江宁来,那也不是什么难事!”

在他看来,这简直就不是个问题。

大明朝别的不多,就是人多。

只要皇帝一声令下,要人有人,要粮有粮,还有什么事是办不成的?

然而,李去疾听完,却苦笑着摇了摇头。

他看着朱元璋那副“我是皇帝我牛逼,人随便给你调”的土财主模样,心里一阵叹息。

唉,跟这帮封建帝王沟通,就是费劲。

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人多力量大”的农业社会模式里。

完全不懂什么叫“技术密集型产业”,什么叫“人才壁垒”。

“马大叔,您误会了。”李去疾耐着性子解释道,“我说的‘人手不够’,不是指缺普通的工匠。”

“普通的工匠,再多也没用。他们能打铁,能砌墙,能做个桌子板凳,但他们……造不出枪,更造不出炮。”

朱元璋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

“此话怎讲?这不都是些铁疙瘩木头块吗?有何不同?”

“不同?那不同可就大了去了。”

李去疾决定,今天必须得给这位“甲方爸爸”好好上一课,让他明白明白,什么叫“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他指了指朱元璋手里的那把燧发短铳。

“就拿这最简单的燧发枪来说吧。”李去疾指了指朱元璋手里的宝贝,“您别看它现在这么好用,您知道我为了把它从图纸变成现实,花了多少功夫吗?”

他伸出了一根手指。

“整整一年!”

“早期的版本,那叫一个惨不忍睹。十次击发,七次哑火,剩下三次,两次炸膛,只有一次能勉强把子弹打出去。”

“我花了一整年的时间一点点改进,从燧石的打磨角度,到弹簧的力度,再到火药的配比,试验了上千次,才把它完善到今天这个几乎不会哑火的程度。”

朱元璋和他那几个儿子,听得是心惊肉跳。

十次击发,七次哑火,两次炸膛?

这他娘的,是造武器,还是造催命符啊?

他们这才明白,原来每一件神器的诞生背后,都充满了如此多的艰辛和失败。

“所以啊,马大叔。”李去疾摊了摊手,一脸的“我很忙,我压力很大”。

“燧发枪和催泪弹,现在算是技术成熟了,随时可以找普通的工匠,进行大规模生产。”

“但是,那‘迫击炮’,‘榴弹’,还有您那个‘装甲车’,都还只是个概念。”

“要把它们造出来,并且能量产,天知道要花多少时间,烧多少钱。”

“最关键的是……”

李去疾的目光,落在了朱棣三兄弟的身上,脸上露出了一个“我很为难”的表情。

“我现在,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教您这三个宝贝儿子,怎么造‘电报机’上了。”

“这又是枪,又是炮,又是车的……我一个人,分身乏术啊。”

他看着朱元璋,把最终的难题,抛了回去。

“所以,马大叔,您得替皇上拿个主意。”

“皇上他,是想先要能‘千里传音’的‘电报机’呢?”

“还是想先要那些能开疆拓土的‘大杀器’?”

电报机?

还是大杀器?

李去疾这个问题,问得那叫一个诛心。

就好像你问一个三岁小孩,你是要妈妈,还是要爸爸?

这还用选吗?

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我全都要!

朱元璋心里头,忽然就冒出了这么一句极其莫名其妙,但又无比真实的话。

他看着李去疾那张挂着“和善”微笑的脸,恨得牙根都痒痒。

这个李先生,真是蔫儿坏!

太他娘的蔫儿坏了!

他明知道咱对那些大杀器眼馋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他还故意这么问!

这不是逼着咱做选择吗?

这不是在咱心口上反复横跳吗?

朱元-战争狂人-重八,此刻的内心是崩溃的。

一边,是能让大明铁骑横扫草原,犁庭扫穴的“迫击炮”和“装甲车”,那是他梦寐以求的画面,是能让他睡觉都能笑醒的终极浪漫。

另一边,是能“千里传音”,从根本上改变大明朝信息传递方式的“电报机”,那是能让他这个皇帝,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将整个帝国牢牢攥在手心里的无上权柄。

一个是开疆拓土的利刃。

一个是安邦定国的神器。

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朱元璋那张饱经风霜的老脸,一时间竟纠结得跟个苦瓜似的。

他看看身旁一脸狂热,就差把“我要大炮”四个字写在脸上的四儿子朱棣。

又看看一脸期待,显然对“千里传音”这种仙法更感兴趣的大儿子朱标。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李去疾那张气定神闲的脸上。

老朱同志心里门儿清。

李先生这不是在问他。

这是在问他背后的“皇上”。

这是一个阳谋。

一个让他无法拒绝,也无法回避的阳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