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一种学者发现真理时,近乎燃烧的炽烈光芒!
硝石制冰。
飞天之物。
太子……
那位隐于太子身后,神秘的“李先生”!
“格物……”
他无意识地,从唇边吐出这两个字。
一扇全新的,通往圣贤之道的大门,似乎在他眼前,缓缓打开!
高台之上。
朱元璋将万民的狂热与跪拜尽收眼底。
他等的,就是这一刻!
他向前一步,内力贯注于声音之中,舌绽春雷!
“奉天承运!”
“神人入梦,授朕天道,其名曰——‘格物’!”
“‘火囊云霄辇’,便是一位圣贤,钻研‘格物’之道而所得。”
“今日,这‘火囊云霄辇’升空,更是天命在我大明之明证!”
朱元璋的声音,如同雷霆,狠狠砸在每个人的心头!
“朕,今日于此,立‘格物院’!”
“广纳天下能工巧匠,能人异士,以践行天授之道,为我大明,开万世之太平!”
他缓缓转身,目光如炬,落在了早已从热气球上下来,正仰望天空的陶成道身上。
“工部陶成道,穷究奇术,有大功于社稷!”
“朕,敕封陶成道为‘格物院祭酒’!”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祭酒!
国子监祭酒!
这可是与衍圣公孔克仁平起平坐的尊位!
一个毫无官身的工部提督,一步登天,与当朝大儒比肩?!
孔克仁只觉得眼前一黑,一股血气直冲头顶,喉咙里仿佛涌上一股无法抑制的腥甜。
奇耻大辱!
这是将他孔家的脸,将天下读书人的脸,按在地上,用脚狠狠地踩踏!
无数道目光,羡慕、嫉妒、震惊、不解,齐刷刷地落在陶成道身上。
所有人都以为,这个被泼天富贵砸中的幸运儿,会立刻跪地谢恩,感激涕零。
然而,陶成道却只是平静地转过身。
他没有看任何人,径直走到高台之下,整理了一下有些凌乱的衣袍,对着朱元璋,深深一揖。
然后,他直起身,用一种清晰而坚定的声音说道:
“陛下隆恩,草民……愧不敢当。”
他拒绝了!
他竟然拒绝了!
整个广场,再次陷入一片诡异的死寂。
朱元璋的眉头,微微蹙起。
“为何?”
陶成道的脸上,没有丝毫面对皇权的畏惧,反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虔诚。
一种近乎疯狂的敬畏。
“回陛下,草民不配。”
“草民不过是依葫芦画瓢的匠人。”
“真正构思出此等神物,拥有通天彻地之能的,并非草民!”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朝圣般的狂热!
“是那位画出‘火囊云霄辇’图纸,并写下《说明书》的当世圣贤!”
“那图纸之精妙,分毫不差!那说明书之详尽,字字珠玑!早已将一切变化尽数算在其中!”
“此等经天纬地之才,才是‘格物’之道的开创者!才配得上这‘祭酒’之名!”
陶成道说完,双膝一软,竟直挺挺地跪了下去,对着朱元璋重重叩首!
“陛下!”
他的声音嘶哑,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绝!
“草民不敢求任何封赏,草民此生,只有一个请求!”
“求陛下,让草民去见一见那位圣贤!”
“草民愿为其座下走卒,执鞭坠镫,哪怕只是聆听一言半句,此生足矣!”
全场死寂!
所有人都被陶成道这番话,这番举动,给彻底镇住了!
放弃唾手可得的无上荣光,只为见一面那虚无缥缈的“圣贤”?
这个陶成道,是疯了吗?!
朱元璋看着跪在地上,身体因激动而微微颤抖的陶成道,眼神变得无比复杂。
就在此时。
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动了。
宋濂。
这位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大儒,缓缓从人群中走出。
他走到陶成道的身旁,无视周围所有震惊的目光,一丝不苟地整理好自己的衣冠。
然后。
在所有人不敢置信的注视下。
他也对着高台之上的朱元璋,缓缓地,郑重地,跪了下去。
“老臣宋濂,亦有此请!”
他的声音,温润依旧。
却如同一块万钧巨石,投入死寂的湖面,激起滔天巨浪!
“老臣,也想见一见……”
“那位当世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