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帝国再临:我的1915 > 第103章 “天鸢”展翅飞翔

第103章 “天鸢”展翅飞翔(2 / 2)

这是一个更加危险的阶段。巨大的机身和重量,对起落架和飞行员的操控都是极大的考验。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天鸢”以一种近乎完美的姿态,主起落架率先触地,激起一阵青烟,随后前轮也稳稳落下,减速板升起,飞机在跑道上滑行了很长一段距离后,终于安全地停了下来。

成功了!“天鸢”的首飞圆满成功!

当格莱姆上尉从舷梯上走下时,迎接他的是英雄般的欢呼。林晓亲自走上前,与他握手:“干得漂亮,上尉!你是帝国的骄傲!”

随后,林晓转向施耐德博士和他的团队:“先生们,你们创造了历史!从现在起,战争的形态,将被改写!帝国不会忘记你们的功勋!”

试飞成功的兴奋过后,在试验场的保密会议室内,林晓主持了一场关于“天鸢”未来发展和应用的绝密会议。

与会者除了施耐德博士、施佩尔和汉斯,还有几名被紧急召来的总参谋部高级军官和海军代表。

“先生们,”林晓开门见山,“‘天鸢’的成功,意味着帝国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战略工具。它不仅仅是一架轰炸机,更是我们投射力量、威慑潜在敌人的长臂,现在,我们来谈谈,这只‘苍穹之影’该如何利用。”

他首先看向施耐德:“博士,首飞成功只是第一步。我需要你们立刻开始V2、V3号原型机的制造,并着手组建第一个‘天鸢’试验作战联队。同时,改进工作不能停,我需要它的航程更远,载弹量更大,并且具备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能力。下一步,我们的目标是达到2000公里航程,载弹量提升到4吨!”

施耐德博士立刻记录,虽然感到压力巨大,但更多的是被委以重任的激动:“是,陛下!我们一定全力以赴!”

接着,林晓的目光扫过总参谋部的军官们:“对于总参谋部而言,‘天鸢’将赋予我们全新的战略选择。它的首要假想敌,并非欧洲大陆上的残敌。”

他走到墙上挂着的世界地图前,拿起指示棒。

“第一,西向,跨越大西洋。”指示棒点在美国东海岸,“虽然目前航程还不够,但这是未来的方向,我们要让美国人知道,他们那片所谓的‘安全绿洲’,并非遥不可及。‘天鸢’的存在,将是未来我们与华盛顿谈判时,最有力的筹码之一。”

“第二,东向,威慑苏俄控制区,”指示棒划过广袤的俄罗斯平原,指向莫斯科、乌拉尔工业区。

“如果托洛茨基或者斯大林未来最终统一了俄国,并且对我们抱有敌意,‘天鸢’可以深入其战略纵深,摧毁其重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使其庞大的陆军失去支撑。”

“第三,也是近期最现实的应用,”指示棒移向了英伦三岛,“对英国势力的清算。”

“虽然海军和我们的‘狼群’潜艇已经限制了其活动,但‘天鸢’可以从法国北部或低地国家的基地起飞,直接轰炸其位于苏格兰的残余海军基地、造船厂和工业中心,彻底断绝他们抵制德国的念想,加速其加入欧盟的想法。”

军官们听着皇帝的阐述,眼神越来越亮,他们原本只将“天鸢”视为一种威力更大的战术轰炸机,但皇帝却将其提升到了战略层面,直接关联于帝国未来的全球布局。

林晓最后看向海军代表:“海军也需要思考,未来是否需要能够搭载‘天鸢’或者其衍生型号的、更大型的航空母舰,将我们的战略打击半径,延伸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

海军代表显然被这个更宏大的构想震撼了,连忙记录并表示会深入研究。

“具体的作战计划和目标清单,由总参谋部联合航空兵司令部,根据‘天鸢’的性能参数和后续改进情况,尽快制定出来。”

林晓最后命令道,“记住,‘天鸢’是我们最锋利的战略之剑,非到关键时刻,不得轻易示人,一旦出鞘,必要石破天惊!”

就在“天鸢”首飞成功不到两周,经过紧张的测试和短暂的适应性训练,第一个装备了区区三架“天鸢”V1型轰炸机的试验中队,被秘密部署到了刚刚被德军完全控制的法国北部加来地区的一个前线机场。

他们的第一个任务,并非投掷炸弹,而是执行一项特殊的心理战和战略威慑任务——对英国本土进行夜间传单投撒,即所谓的“纸片轰炸”。

林晓亲自批准了这次行动。目的有三:一是测试“天鸢”在实战环境下的远程导航和夜间飞行能力;

二是向困守孤岛的英国政府和民众展示帝国空军前所未有的远程打击能力,施加心理压力;

三是为后续真正的轰炸行动积累经验。

1918年8月6日,月色朦胧。三架庞大的“天鸢”轰炸机,在夜色的掩护下,从加来机场悄然升空。

它们没有携带炸弹,弹舱里装满了数以百万计的传单。

这些传单用英文写着敦促英国民众放弃对德国的抵制、要求政府与帝国谈判欧盟的事,并配上了“天鸢”投弹的想象图,极具威慑力。

飞行编队在一架经过特殊改装的“野狼”侦察机的粗略引导下,依靠初步的无线电导航和飞行员的天文导航,成功地飞越了英吉利海峡。

几个小时后,在苏格兰爱丁堡、格拉斯哥以及英格兰北部一些工业城市的上空,数百万张传单如同雪片般飘落。

当英国民众在清晨发现这些来自海峡对岸的“不速之客”时,引发了巨大的恐慌和震动。

英国政府更是震惊万分,他们意识到,德国人不仅拥有了远程轰炸机,而且已经能够轻易地将它飞到英国本土上空!这意味着,之前依赖海峡天险所带来的安全感,已经荡然无存!

这次成功的“纸片轰炸”,虽然未造成任何物质损失,但其心理冲击和战略威慑效果,甚至超过了一次小规模的传统轰炸。

它向伦敦和渥太华的流亡政府清晰地传递了一个信息:德意志帝国的铁拳,已经可以隔海直接砸到他们的头顶。

“纸片轰炸”的成功报告和英国方面惊恐的反应,很快摆在了林晓的案头。

同时,总参谋部也提交了基于“天鸢”初步性能制定的几套后续作战方案,包括对英国残余海军基地的试探性轰炸,以及对苏俄控制区铁路枢纽的远程打击可行性研究。

在无忧宫的战略地图室,林晓再次召集了他的核心幕僚。

地图上,代表“天鸢”作战半径的圆圈,已经覆盖了英伦三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意大利北部以及俄罗斯伪沙皇国的欧洲部分。

“先生们,‘天鸢’已经证明了它的价值。”林晓的声音在室内回荡,“现在,我们需要决定,这只刚刚振翅的雄鹰,第一个真正的猎物,应该是谁?”

是继续对英国施加压力,迫使其加入欧洲联盟,彻底解决西线的后顾之忧?

还是将矛头指向东方,趁苏俄没起来之前,对其脆弱的工业和交通体系进行战略瘫痪,阻止一个未来可能出现的红色巨人的崛起?

或是南下,震慑地中海,警告意大利各分裂政府不要有非分之想,巩固帝国在南欧的势力范围?

每一个选择,都意味着不同的战略方向和潜在的风险。

林晓的目光在地图上几个关键点之间游移,最终,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了一个地方。

“或许,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更能彰显帝国力量、同时测试‘天鸢’极限的目标……比如....小岛?”

他的话语意味深长,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悬念,也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意识到,帝国战略轰炸的时代,即将以雷霆万钧之势,正式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