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宦海狂澜:祁同伟再胜天半子 > 第191章 侯亮平的消沉与转机

第191章 侯亮平的消沉与转机(2 / 2)

按照常规洗钱路径,资金通常会通过多个空壳公司快速倒手,以模糊来源。但这家建材公司,在庞大的资金链条中,显得格格不入。它并非纯粹的空壳公司,有少量的真实贸易记录,而且,它与这笔巨额资金所伪装的“科技咨询”业务毫无关联。

为什么要把钱绕到这么一个看似无关的实体里转一圈?多此一举,反而增加了暴露的风险?职业的本能让侯亮平觉得,这不合逻辑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别的目的。

他立刻调取了这家建材公司的全部工商信息和有限的税务记录。公司法人代表是一个他从未听过的名字,注册资本不高,经营状况平平。看起来,这就像是中国成千上万个小微企业中的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但侯亮平没有放弃。他利用自己还能调阅的内部信息系统,尝试查询与这家公司相关的更深入的信息。权限有限,能查到的东西不多。然而,在一个关联企业查询的次级页面上,他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

这家建材公司的一个隐名股东(通过股权代持协议体现),名字叫“杜伯仲”。

杜伯仲?

侯亮平的瞳孔猛地一缩。这个名字,他有印象!在汉东调查欧阳菁案件、牵扯出刘新建和赵瑞龙的时候,这个杜伯仲的名字曾经在背景信息中出现过!他是赵瑞龙早年在商场上的一个合作伙伴,或者说“白手套”之一,主要从事一些见不得光的勾当,后来似乎因为利益分配问题,与赵家闹掰了,之后就销声匿迹了。

一个与汉东赵家有过瓜葛的人,其关联的公司,竟然出现在一桩看似与汉东毫无关系的跨省特大洗钱案的资金链条中,扮演了一个看似多余却可能至关重要的“中转站”角色?

这难道是巧合?

侯亮平的心脏开始不受控制地加速跳动。那股久违的、发现关键线索时的战栗感,瞬间传遍全身。连日来的消沉和郁闷,在这一刻被一种极度兴奋和专注所取代。

他意识到,这绝不仅仅是巧合那么简单。这笔绕道建材公司的资金,其真正目的,可能不是为了“洗出去”,而是为了“洗进来”或者“标记”?这个杜伯仲,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他现在在哪里?这家建材公司,除了这个诡异的资金流转,还干了什么?

无数个问号在他脑海中炸开。他敏锐地感觉到,自己可能无意中触碰到了一个隐藏在庞大冰山之下的一角。这起跨省洗钱案,其背后可能牵扯到更复杂、更隐秘的利益网络,而这个网络,或许与汉东那个他始终无法释怀的旋涡,有着某种若隐若现的联系!

他立刻行动起来,想要深入追查下去。但他很快发现,自己的权限不够了。想要调取杜伯仲更详细的个人信息、调查那家建材公司更深层次的资金往来和实际控制人,已经超出了他目前这个“协查”岗位的授权范围。系统提示“权限不足”。

一股无力感再次袭来,但这一次,与之前的消沉不同,这股无力感中夹杂着强烈的不甘和斗志。他知道,如果按照正规流程,将自己这个“不成熟”的发现层层上报,很可能石沉大海,或者被主办单位以“与主案关联性不强”为由搁置。毕竟,在别人已经梳理清晰的案件框架里,他这一个基于直觉的“微小异常”,实在太微不足道了。

不能上报!至少现在不能!

侯亮平迅速做出了决定。他关掉了查询系统,清理了浏览记录。他坐在椅子上,深吸了几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夕阳已经完全沉入地平线,办公室内一片昏暗,只有电脑屏幕发出的微光,映照着他眼中重新燃起的火焰。

消沉的日子,结束了。

他找到了新的目标,一个可能危险,但足以让他血脉贲张的目标。他要靠自己的力量,悄悄地,追查下去。这条看似偶然发现的细微线索,或许就是刺破重重迷雾的那一根针。

侯亮平拿起笔,在一张便签纸上,写下了“杜伯仲”和那家建材公司的名字,然后将纸条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了贴身的衣袋里。

窗外,京城的夜景璀璨夺目。侯亮平知道,一场属于他一个人的、秘密的调查,即将开始。他不再是那个无所事事的“侯主任”,他重新变回了那个嗅觉敏锐、不屈不挠的检察官侯亮平。

只是这一次,他没有了组织的后盾,没有了同事的支援,他必须独自一人,在这座庞大而复杂的城市里,循着那一丝几乎微不可察的线索,走向一个未知的,可能充满危险的深处。

他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带着一丝决绝和兴奋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