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未解的隐患(2 / 2)

“她最近情绪怎么样?”祁同伟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

“据我们安排在她身边的人观察,高总情绪比较稳定,但……似乎比以前更沉默了些。她花很多时间独处,看书,或者打理花园。偶尔会问起……您的情况。”程度小心翼翼地回答。

祁同伟心中掠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愧疚,有关切,但更多的是一种沉重的责任感和控制欲。他知道,高小琴的“安静”之下,隐藏着多少惊心动魄的过往和无法言说的压力。她就像一颗精心修饰、外表完美的钻石,但内部可能已经布满了细微的裂痕。任何外部的压力,或者她自身情绪的波动,都可能导致这颗钻石的碎裂。

“保护好她。”祁同伟转过身,盯着程度,语气前所未有的严肃和坚决,“我要你动用最高级别的安保措施,确保她绝对的安全。不仅是人身安全,还包括信息安全和隐私安全。她身边出现的每一个人,都要经过最严格的审查。她不能出任何意外,一丝一毫都不能!”

“是!厅长放心,高总那边的安保等级是最高的,确保万无一失。”程度立刻保证。

祁同伟沉吟片刻,继续说道:“同时,要让她‘有用’。” 这话听起来冷酷,但却是现实的需要。“山水集团必须维持正常的、良好的运营状态,要让它成为汉东民营企业的一个正面典型,而不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企业。那些历史遗留问题,要按照我们既定的方案,缓慢、稳妥地消化处理。要让她逐渐从台前退到幕后,成为一个象征性的存在。她是我们的护身符,但绝不能成为焦点。”

程度点头表示明白。将高小琴和山水集团“正常化”、“去焦点化”,是降低风险的最佳途径。

最后,祁同伟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种近乎叹息的语调,补充了一句,既像是告诉程度,又像是告诉自己:“也是……一个念想。”

这短短几个字,暴露了祁同伟内心深处对高小琴非同一般的情感。程度识趣地低下头,没有接话。他明白,对于高小琴,祁同伟的命令是双重的:既要绝对控制,确保安全,又掺杂着个人情感的寄托。这让保护任务变得更为复杂和微妙。

三、 隐患的辩证:危险与筹码

汇报结束,程度悄然离去。密室里只剩下祁同伟一人。他缓缓走到巨大的单向玻璃窗前,俯瞰着京州市的万家灯火。这些灯火,象征着他此刻掌控的权力和财富,但也照见了他脚下深不见底的隐患深渊。

赵瑞龙和高小琴,这两个最大的隐患,性质截然不同,却都紧密关联着他的生死存亡。处理他们,需要极高的政治智慧和冷酷的决断力,同时还要克制个人情感的干扰。

赵瑞龙是必须严加管控的危险源,要像对待一颗不稳定的炸弹一样,既要防止它爆炸,又要利用它的威慑力(比如,赵瑞龙的存在本身也是对赵立春残余势力的一种牵制),在必要时,甚至要做好在最坏情况下让其“无声消失”的预案。这是一场与时间、与不确定性赛跑的残酷游戏。

而高小琴,则更为复杂。她既是最大的风险点,也是他与过去所有灰色利益链条捆绑最深的证明,但同时,她也是他唯一能感到些许心灵慰藉的港湾,是他阴暗世界里的一抹微光。保护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保护他自己内心尚未完全冰冷的那一部分。他无法用对待赵瑞龙的方式对待高小琴,他必须将她牢牢地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将她转化为一种“安全”的存在,这无疑难度更大,也让他更受掣肘。

真正的胜利,不是消灭所有敌人,而是让所有潜在的威胁都处于可控状态,甚至化为己用。祁同伟深知,让这些隐患“永远沉默”,并非一定要让他们物理消失(那往往是下策),而是要通过精密的操控,让他们要么无法构成威胁(如忙碌的赵瑞龙),要么与自己的利益深度绑定、安全无忧(如被严密保护的高小琴)。

然而,无论操控如何精密,隐患终究是隐患。它们的存在,意味着祁同伟的权力大厦建立在流沙之上,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安宁。他就像一个走钢丝的人,脚下是万丈深渊,而赵瑞龙和高小琴,就是那随时可能袭来的、不可预测的阵风。他此刻的胜利和权势,也因此蒙上了一层难以驱散的阴影和不确定性。

他望着窗外无边的夜色,目光深邃。真正的考验,或许并不在于赢得一场轰轰烈烈的战斗,而在于如何与这些“未解的隐患”长期共存,并在这场永恒的风险管控中,活下去,并且活得更好。这场无声的战争,远比面对侯亮平更加凶险,也更能定义他最终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