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博弈的最终落点,永远是权力的巩固与利益的划分。当侯亮平黯然离场的背影消失在所有人的视线之外,当表面上的掌声与鲜花围绕着胜利者绽放之后,一场无声无息,却更为实质、更为残酷的“分蛋糕”仪式,便在汉东最高权力圈层内,有条不紊地展开了。沙瑞金的战略退却,不仅仅是承认政治上的失败,更意味着在具体的、关乎人财物的事权上,他必须做出实质性的让步,以换取那个“脆弱的均衡”。这一次,没有硝烟,却处处是交易;没有呐喊,却句句是筹码。
一、 妥协的价码:沙瑞金的两难抉择
省委书记办公室的气氛,比起前些日子的剑拔弩张,显得平和了许多,但这种平和之下,涌动着的是无奈与算计。沙瑞金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前摊开着几份重要的人事调整方案和重大项目审批文件。田国富坐在对面,两人的脸色都不太轻松。
“瑞金书记,”田国富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几分斟酌,“关于林城市委书记的人选,组织部综合考量,认为现任市长王伯明同志是比较合适的人选。伯明同志在林城工作多年,熟悉情况,年富力强,由他接任,有利于保持林城发展的连续性。” 这份方案,是组织部按照常规程序提出的,但沙瑞金和田国富都心知肚明,王伯明是众所周知的“高育良那条线”上的人,能力尚可,但也仅止于“尚可”,更重要的是“听话”。
沙瑞金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他心目中另有更理想、更有闯劲的人选,是他悄悄观察培养了一段时间的一位年轻干部。但他知道,在目前的情势下,强行推出自己的人,必然会在常委会上遭到高育良、祁同伟联盟的强力阻击,甚至可能引发新一波的政治动荡。刚刚平息的局面,经不起再次折腾了。
他沉默了片刻,目光扫过另一份文件——关于“汉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扩容的规划。这个项目是他力主推动的,意在为汉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打破对传统产业的过度依赖。但项目的推进,尤其是土地征用、配套政策等方面,离不开地方政府,特别是开发区所在京州市的全力配合。而京州,是祁同伟经营多年的大本营。
“国富同志,”沙瑞金终于开口,声音有些沙哑,“林城的事情,就按组织部的方案办吧。王伯明同志,还是要多提醒,林城的发展不能停滞,民生改善要放在首位。” 这句话,是他能为自己争取的、最后的、也是苍白无力的“但书”。
田国富点了点头,记录下来。他明白,沙瑞金这是用林城市委书记这个重要位置,换取了祁同伟方面在高新区项目上的“配合”或者说“不捣乱”。这是一种典型的政治交换。
“高新区的事情,”沙瑞金继续说道,语气坚定了一些,“必须加快推进。这是关系到汉东未来产业布局的大事。你和高育良同志、还有同伟同志通个气,省委省政府的决心是坚定的,希望京州市方面能拿出魄力,做好保障。”
“好的,瑞金书记,我会及时传达。”田国富应道。他知道,这份“通气”本身就是一种姿态,意味着沙瑞金承认了高、祁联盟在具体事务上的否决权,项目要推进,必须先获得他们的“首肯”。
沙瑞金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眉心,脸上难掩疲惫。这种明码标价式的妥协,让他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他空有省委书记的名分,但在实际权力的运作中,却不得不受制于地方实力派。每一份让步,都像是在他理想的蓝图上划下一道口子。然而,他别无选择。这就是现实,是侯亮平事件失败后,他必须吞下的苦果。利益的再分配,首先从他这个省委书记让渡权力开始。
二、 精妙的布局:祁同伟的“掺沙子”与“安钉子”
相对于沙瑞金的被迫让步,祁同伟这边,则是主动的、有计划的权力扩张和利益攫取。他并没有因为胜利而得意忘形,提出过分露骨、吃相难看的要求。相反,他更加精于算计,手段更为老练。
在公安系统内部,他的掌控已如铁桶一般,无需再多动作。他的目光,投向了那些以往难以插足,但权力含金量极高,或者与“山水集团”等敏感资产密切相关的关键岗位。例如,省国资委、省国土资源厅、几个重要地市的常务副职、以及法院系统的某些关键位置。
他并没有要求一把手的位置——那样目标太大,容易引发强烈反弹。他采取的是“掺沙子”和“安钉子”的策略。他会通过高育良,或者利用自己在省委常委会上日益加重的话语权,以“优化班子结构”、“加强专业力量”、“培养年轻干部”等冠冕堂皇的理由,大力推荐他信得过、能力也经过检验(至少能办事、不出错)的亲信,担任这些部门的副职,或者掌握实权的要害处处长。
这些位置,看似副职,却往往分管着审批、执法、资金调配等核心业务。安排上自己人,就意味着掌握了信息渠道,拥有了在关键环节施加影响的杠杆,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把手的决策。这比直接放一个靶子一样的一把手要高明得多,也安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