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专家团”的到来(1 / 2)

京州国际机场的到达大厅,人流如织。以侯亮平为首的几个汉东省反贪局的干部,略显突兀地站在接机口,他们的神情中混杂着期待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与周围接机人群的轻松氛围相比,他们这一小撮人显得格外肃穆。

侯亮平特意换上了一身熨烫平整的检察制服,试图以最庄重的形象迎接来自京城的“援军”。他不断地看向航班信息显示屏,又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领。钟小艾在电话里已经将专家团成员的情况向他做了简要介绍:领队是德高望重的法学泰斗、国立大学法学院前院长、现任中国法治研究会副会长陈岩石教授——此陈岩石并非汉东省那位早已退休的老检察长,而是另一位同名同姓的学术权威,在法学界堪称泰山北斗;成员包括着名经济学家、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明霞教授,专攻廉政制度建设的青年法学家、政法大学的张炜副教授,以及另外几位在各自领域颇有建树的学者。这个阵容,堪称豪华,其潜在的舆论影响力和政策建议分量,不容小觑。

侯亮平深知,这次接待,既是一次难得的支持,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接待规格不能低,否则显得不够重视,寒了专家们的心;但也不能太高调,以免落人口实,被曲解为“搞特殊化”、“拉大旗作虎皮”。他最终决定,由反贪局出面,以“学术交流与合作调研”的名义进行接待,安排住宿在省委招待所,但强调一切从简,避免不必要的应酬。他要让专家们看到汉东反贪局的诚意,更要让他们看到一个真实、复杂、甚至有些“硝烟弥漫”的汉东。

“侯局,航班落地了。”身旁的办公室主任低声提醒道。

侯亮平精神一振,凝神望向旅客出口。很快,一行七八人,气质儒雅、步履沉稳地走了出来。为首的老者,满头银发,戴着金丝边眼镜,面色红润,目光锐利而充满智慧,正是陈岩石教授。他身旁的吴明霞教授,一位气质干练的中年女性,穿着简约的职业装,眼神中透着经济学家的精明与审慎。张炜副教授则相对年轻,充满朝气,好奇地打量着四周。

侯亮平立刻迎了上去,伸出双手,热情而不失恭敬地说:“陈教授,吴教授,张教授,各位专家,一路辛苦了!我是汉东省反贪局的侯亮平,欢迎各位来到汉东!”

陈岩石教授握住侯亮平的手,力道很足,声音洪亮:“侯亮平同志,久仰大名啊!小艾跟我们多次提起你,说你在汉东是冲锋在反腐第一线的尖兵。我们这次来,主要是学习调研,给你们添麻烦了。”

“陈教授您太客气了!各位专家能来汉东指导工作,是我们难得的荣幸。住处已经安排好了,我们先送各位去招待所安顿下来?”侯亮平姿态放得很低。

“客随主便,听侯局长安排。”陈岩石教授笑着点头,显得很随和。

一行人寒暄着,走向停车场。侯亮平亲自为陈教授拉开车门,安排他们坐上反贪局安排的商务车。整个过程,侯亮平都表现得周到、得体,力图给专家团留下一个专业、干练、正值的好印象。

然而,侯亮平没有察觉到,或者说,即使察觉到了也难以避免的是,他们这一行人的行踪,从专家团走出接机口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落在了有心人的眼里。

几乎在同一时间,省公安厅厅长办公室内,祁同伟正听着程度压低声音的汇报。

“厅长,专家团已经到了。侯亮平亲自带人去接的,阵仗不小。一共七个人,领头的是国立大学的陈岩石,还有发展中心的吴明霞……名单和我们之前掌握的一致。”程度的声音带着一丝谄媚和邀功的意味。

祁同伟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手指轻轻敲击着红木桌面,脸上非但没有丝毫紧张或不快,反而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那笑容里,有嘲讽,有掌控一切的自信,更有一丝猫捉老鼠般的戏谑。

“好啊,来了好。”祁同伟缓缓开口,语气轻松,“京城来的专家学者,见识广,水平高。我们汉东地处中部,发展中的问题不少,正需要这些高级智囊给我们把把脉,指点迷津。”

程度有些不解,试探着问:“厅长,他们这明显是钟小艾搬来的救兵,来给侯亮平站台的。我们是不是……要做些准备?至少,设置点障碍?”

“障碍?为什么要设障碍?”祁同伟挑眉看了程度一眼,语气带着教训的意味,“程度,你跟了我这么久,眼光要放长远一点,格局要打开一点。堵不如疏,防不如引。你越是设障,他们就越觉得我们心里有鬼,反而会激发他们的探究欲和正义感。侯亮平不是想让他们看到‘真实’的汉东吗?我们就让他们看个够,听个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