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九两金 > 第63章 最后的藩属

第63章 最后的藩属(1 / 2)

香港,西营盘。

海风钻进迷宫般的街巷。

如今这里是华人总会势力最根深蒂固的地盘,码头、货栈、以及那些终日不见阳光的寮屋区,共同构成了一个喧嚣而又秩序井然的地下世界。

“均益”货栈,是这里一处毫不起眼的节点。

明面上,它是一家经营南北干货和海产的普通商行,但只有真正核心的人才知道,这里是华人总会护卫队在港岛的秘密据点之一,也是阿昌叔返回香港后,最常落脚的地方。

夜已深,货栈厚重的木门早已关闭,隔绝了外界的喧嚣。

二楼一间不起眼的小房里,只点着一盏油灯。

阿昌叔只着一件半旧的竹布衫,正对着一柄擦得雪亮的牛尾刀出神。

刀身上,映出他那张沟壑纵横的脸和花白的头发。

梁伯走后,他身上那股从太平天国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悍厉之气,也尽数收敛于内,变得更像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

人老了,就会孤独,难忘旧事。

一盏孤灯,照得他神色莫名忧伤。

一阵轻微而有节奏的叩门声响起。

“昌叔,”门外是护卫队的一个小头目,“有客到。从安南来的,在西营盘四处打听,被咱们的人抓了,他说是…说是想找故人,问一问天京的老路怎么走。”

“天京”二字,让阿昌叔擦刀的手猛地一顿。

他缓缓抬起头,浑浊的老眼里闪过一道锐光。

这是早已沉默多年的暗语,是属于他们那代人的、浸透了血与火的记忆。

自太平天国覆灭,这个词便成了禁忌,只有那些从尸山血海里幸存下来的“长毛”余孽,才会在最隐秘的联络中提及。

“带他进来,让其他人,都在外面守着。”

阿昌收起了刀,检查了一下腰中短枪的子弹,随后继续沉默。

片刻之后,一个身材精悍、皮肤黝黑的汉子被带了进来。

他约莫四十出头,穿着一身普通的船工服饰,但眼神警惕,步履沉稳。

他一进门,目光便飞快地扫过整个房间,最后落在了阿昌叔的身上。

“坐。”阿昌叔指了指对面的长凳。

那汉子没有坐,而是对着阿昌叔,抱拳拱手,沉声道:“敢问可是浔州府出身,曾追随翼王麾下,人称‘拼命老胆’的许阿昌老前辈?”

阿昌叔眼皮都没抬,意兴阑珊。“你认得我?”

“不认得。”汉子摇了摇头,“但我家大帅认得。南洋船帮的老兄弟传信,说有天国老人在南洋活动,打听了大半年,才打听到您的消息。”

“你家大帅是谁?”

那汉子深吸一口气,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用一种独特的、带着韵律的语调,缓缓念道:

“手持三尺龙泉剑,”

“不斩清妖斩佛仙。”

这是太平天国早期的军中歌谣,充满了狂傲不羁的草莽豪情。阿昌叔的瞳孔猛地紧缩,他死死地盯着对方,接上了下半句:

“英雄何愁无处去,”

“碧血尽染半边天!”

暗号对上,那汉子脸上的警惕终于卸下,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见到亲人般的激动。他“噗通”一声单膝跪地,声音嘶哑地说道:“广西天地会,黑旗军麾下哨官韦四,见过老前辈!”

“黑旗军……刘永福?”阿昌叔缓缓吐出这个名字。对于这个同样是广西出身、在越南打出赫赫威名的后辈,他早有耳闻。

“起来说话。”阿昌叔抬了抬手,“刘永芬(刘永福原名)那小子,让你冒这么大风险过来,所为何事?”

韦四站起身,脸上充满了焦急与恳切:“老帅,我家大帅,让我来是……是来求援的!”

他从怀里掏出一封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信,恭敬地递了上去。“这是我家大帅的亲笔信。如今在安南(越南),局势万分危急。法国鬼子步步紧逼,增兵数千,装备了最新式的后膛快枪和开花炮。我们黑旗军虽人人用命,但兵力、军械都远逊于人,打得异常艰苦。”

“朝廷那边呢?”阿昌叔展开信纸,粗略地扫了一眼,上面是刘永福用质朴的文字写下的求援之辞。

“朝廷?”韦四的脸上露出一丝苦涩与鄙夷,

“两广总督衙门倒是拨了一些粮饷下来,可层层盘剥,到了我们手上,十不存一。至于军火,更是想都别想!那些官老爷,既想让我们在前面给他们当炮灰,挡住法国鬼子,又怕我们势力坐大,威胁到他们。我们现在用的枪,大半还是从法国鬼子手里缴来的,子弹打一发少一发,金疮药更是比金子还贵!上个月,为了守一个隘口,伤了三百多个兄弟,结果一半以上都因为伤口溃烂,活活痛死了!”

他越说越激动,眼圈都红了:“我家大帅说,天下洪门是一家,更何况老帅您与我们黑旗军,同是反清义士,根出同源。如今金山华人总会在港澳重立山堂,威加四海,南洋地区也多有耳闻,是咱们华人自己的靠山。所以,大帅斗胆,恳请总会能看在同胞之谊、香火之情上,为我们黑旗军提供一批军械和物资补给!”

“我们需要枪,能连发的快枪。需要子弹,铜壳的。还需要西药,尤其是能治刀枪伤的药。”韦四从怀里又掏出一个沉甸甸的小布袋,放在桌上,发出“当”的一声闷响。布袋解开,里面是几根黄澄澄的金条。

“这是我们黑旗军上下凑出来的一点心意。我们不白拿,我们拿钱买!只要总会肯开一条路,价钱好商量!日后若能赶走法国鬼子,在安南立住脚跟,所有缴获的战利品,总会可优先交予总会!大帅还说了,安南红河流域盛产上等的楠木、铁梨木,皆是造船的上好材料,届时也可源源不断地供给总会!”

阿昌叔看着那些金条,又看了看韦四那张写满希冀的脸,久久没有说话。

房间里陷入了沉默,只有煤油灯的火苗在轻轻跳动。

“这件事,”良久,阿昌叔才缓缓开口,声音里听不出情绪,“我做不了主。”

韦四的脸色瞬间一黯。

“我们总会,如今当家做主的,是我们的九爷。”

阿昌叔继续说道,“你们在安南打生打死,为的也是我华人的颜面,这个道理,我懂。但军火不是咸鱼干,从香港运出去,要冒多大的风险,要打通多少关节,你比我清楚。这件事,必须由九爷亲自定夺。”

他站起身,走到韦四面前,将那个钱袋推了回去。

“金子,我能做主,你先收着。你们在前面流血,我们不能再要你们的卖命钱。”

他看着韦四,眼神变得复杂起来,“你先在香港找个地方安顿下来。我会立刻找九爷说话,将你的信和你的话,原封不动地送到。一个月之内,我给你答复。”

“一个月……”韦四喃喃道,这个时间对他来说,太过漫长。

“这是最快的速度了。”

“走私军械不是小事,安南的事我也有耳闻,多方势力混杂,不是单单出几船货那么简单。”

阿昌叔拍了拍他的肩膀,“回去告诉你家大帅,让他先顶住。告诉他,我阿昌虽然老了,但还没忘了自己姓什么。咱们太平军的兄弟,还没死绝!”

这最后一句话,让韦四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他对着阿昌叔,重重地、深深地作了一个揖。

“多谢老帅!大恩不言谢!我等,就盼着总会的好消息了!”

——————————————

香港,华人总会。

“这伙人的根子,同样是“会匪”,是天国的老兄弟。”

“刘永福本人就是广西钦州的客家佬,年轻时跟着天地会的大哥吴亚终混,脖子上挂着脑袋反清。后来在广西被官军打得站不住脚,才跟着大队人马跑进了安南。所以说,他们不是官兵,不是乡勇,是一群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在家乡活不下去的亡命徒。这一点,咱们的人都懂,跟他们打交道,不用讲官面上的虚礼,得用刀和钱说话。

他们占了条财路,是红河上的水贼王。

这伙人聪明,没在安南的平原上跟官府硬碰硬。

他们一路打到了红河上游,占了老街那块地。”

阿昌叔在桌子上展开地图,指了指。

“阿九,你看这地图,这里是云南货船下安南的咽喉要道。刘永福就在这儿扎下了根,过往的商船,尤其是运锡矿和鸦片的,都得给他交买路钱。

他手下那几千号人,不靠清廷,不靠安南国王,就靠这条河养着。有钱就能买枪买粮,所以队伍才能拉起来,比当年我们在广西还要阔气些。说白了,他就是个占了金山银山的山大王,跟咱们在澳门内港做的事,大抵相似。

安南国王拿他们当看门狗,既用又防。”

“安南的官兵,比大清的绿营还要烂。他们打不过法国鬼子,连自己地盘上的土匪都清不干净。刘永福带着黑旗军过去,先是帮着安南国王打了几仗,平了些叛乱,打出了威风。安南国王一看,这是条好狗,能咬人,就把他封了个提督,让他帮忙守着北边的门户,专门用来对付法国人。

但这狗太凶,喂不熟,安南国王心里也怕得很,生怕哪天这条狗会反过来咬自己一口。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互相利用,也互相猜忌。”

“阿九,这才是最要紧的。

黑旗军虽然在安南的地盘上,但骨子里还是咱们两广的人。他们恨法国鬼子,也未必真心效忠安南国王。两广总督衙门那边,对他们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暗地里给些方便。为啥?因为黑旗军在前面跟法国人拼命,就等于是在替大清守着西南的大门。

这是笔划算的买卖,刘永福的人在前面流血,官老爷们在后面坐享其成。”

阿昌叔看了一眼陈九的表情,斟酌了下继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