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人的智慧 > 第92章 山中试诊,误断病情

第92章 山中试诊,误断病情(1 / 2)

第92章:山中试诊,误断病情

晨露还挂在药庐前的药草叶片上,带着几分凉意的风从终南山深处吹来,卷起地上的几片枯叶,打着旋儿落在轩辕的草鞋边。他正蹲在药圃里,小心翼翼地给一株刚冒出新芽的“止血草”松土,指尖能感受到土壤的湿润与松软。不远处,岐伯坐在一块被太阳晒得温热的青石上,手里拿着一根干枯的艾草,慢悠悠地捻着,目光却时不时落在轩辕的背影上。

“轩辕。”岐伯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晨雾的清晰,“过来。”

轩辕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快步走到岐伯面前,恭敬地站定:“师父,您叫我?”自他在迷雾林找到岐伯,拜师学艺已有半年。这半年里,他从辨识草药的形态气味,到学习“望闻”之术——观患者面色知气血盛衰,听呼吸声辨脏腑虚实,每一天都像海绵吸水般吸收着新的知识,可心里总觉得还差了点什么,尤其是在面对真正的病患时,那份底气总显得不足。

岐伯指了指青石旁的一个竹凳:“坐。昨日让你背的《草木性》,最后三页还记得吗?”

轩辕点头,清了清嗓子,便流畅地背了起来:“……‘细辛性温,能散风寒,鼻塞头痛,效在鼻端’;‘黄连味苦,泻心除疳,清热明目,厚肠止痢’;‘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他背得一字不差,连岐伯偶尔停顿提问的几句注解,也都答得条理分明。

岐伯捻着艾草的手指停了下来,抬眼看向他,目光里带着几分赞许,却又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意:“背得不错。只是,医书是死的,人是活的。认得字,背得书,不代表就能看好病。”

轩辕心里一动,正想追问,药庐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粗重的喘息。一个穿着粗麻布短打的山民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他约莫三十多岁,面色蜡黄,额头上布满了冷汗,一只手紧紧捂着小腹,弯腰弓背,每走一步都像是在忍受极大的痛苦。

“岐伯先生!岐伯先生!”山民的声音带着哭腔,“您快救救我,我这肚子……疼得快要炸开了!”

岐伯站起身,示意山民在竹凳上坐下,自己则走到他面前,缓缓开口:“莫急,慢慢说。何时开始疼的?疼起来是何种感觉?”

山民喘了口气,断断续续地说:“就……就是昨天傍晚,在山里砍柴的时候,突然就开始疼了。一开始是隐隐作痛,后来越来越厉害,像是有把刀子在肚子里搅……晚上疼得压根睡不着,早上起来喝了点热水,非但没好,反而更疼了。”

轩辕站在一旁,下意识地按照岐伯教的方法仔细观察。他看到山民的嘴唇有些发白,额头上的冷汗顺着脸颊往下淌,就连手指的指节都因为用力捂着肚子而泛白。他又凑近了些,能听到山民的呼吸又急又促,像是跑了很远的路一般。

“师父,让我来试试?”轩辕鼓起勇气开口。这半年来,他大多是在一旁看岐伯诊病,或是对着药草练习,真正独立诊病的机会少之又少。此刻见山民痛苦不堪,他心里既有想要一试身手的冲动,又有些隐隐的紧张。

岐伯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好。你且诊断一番,说说你的看法。”

得到师父的许可,轩辕深吸一口气,走到山民面前,学着岐伯的样子,先让山民伸出舌头。山民依言照做,轩辕看到他的舌苔有些发白,边缘还带着些齿痕。“你昨日砍柴时,是不是受了风寒?”他问道,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判断。

山民想了想,点头道:“好像是……昨天傍晚起了阵凉风,我当时穿得少,打了好几个寒颤。”

“嗯。”轩辕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想法,他又伸手按了按山民的肚子,山民立刻痛呼一声:“啊!就是这里疼!”轩辕感觉到山民的腹部有些发凉,不似常人那般温热。

“我知道了。”轩辕直起身,对山民说,“你这是因为受了风寒,寒气积在腹中,导致气血不畅,才会腹痛不止。”他转向岐伯,语气带着几分自信,“师父,我觉得应当用驱寒散瘀的方子,比如用干姜、附子各三钱,再加上些陈皮理气,煎成汤药喝下,应当能缓解疼痛。”

岐伯没有立刻表态,只是问山民:“除了腹痛,还有别的症状吗?比如恶心、呕吐,或是拉肚子?”

山民摇了摇头:“不恶心,也不拉肚子,就是纯粹的肚子疼,一阵比一阵厉害。”

岐伯又让山民躺下,轻轻按了按他腹部的不同位置,在按压到右下腹时,山民疼得猛地吸了口气,额头上的冷汗冒得更凶了。岐伯皱了皱眉,又问:“你最近几日,吃了些什么?”

山民回忆道:“就是寻常的糙米饭,还有前天进山摘的一些野果子,那果子看着挺鲜艳的,吃起来有点涩……”

轩辕在一旁听着,心里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如果只是风寒入体,为何按压右下腹时疼痛会如此剧烈?而且山民还吃了不知名的野果子,这会不会才是病因?可他已经说出了自己的诊断,此刻若是改口,未免显得太过轻率,他心里不由得有些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