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人的智慧 > 第92章 山中试诊,误断病情

第92章 山中试诊,误断病情(2 / 2)

岐伯站起身,对轩辕说:“你先去煎药吧,就按你说的方子。”

轩辕应了一声,转身走向药庐后的煎药处。他一边往陶罐里添药材,一边回想着刚才的诊断过程。山民受了风寒是事实,舌苔发白、腹部发凉也符合寒症的表现,可那剧烈的右下腹疼痛,还有野果子的事情,总让他心里像压了块石头,沉甸甸的。

“难道我真的看错了?”他喃喃自语,手里的动作却没停。干姜辛辣,能温中散寒;附子性热,可补火助阳,这两味药对付寒症向来有效,他想不通哪里会出问题。

很快,汤药煎好了。轩辕将药汁倒进一个粗瓷碗里,晾到温热后递给山民:“来,把药喝了吧,喝下去肚子就不那么疼了。”

山民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接过碗一饮而尽。药汁很苦,带着一股辛辣的味道,他喝完后咂了咂嘴,脸上露出一丝期待的神情。

轩辕站在一旁,紧张地观察着山民的反应。他看到山民的眉头先是微微舒展了些,心里刚松了口气,可还没等那口气完全吐出来,山民的脸色突然变得更加难看,双手捂着肚子,身体蜷缩成一团,疼得在竹凳上翻滚起来。

“啊……更疼了……比刚才还要疼……”山民的声音里充满了痛苦,额头上的青筋都爆了起来。

轩辕顿时慌了神,他冲上前想去扶山民,却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怎么会这样?”他看着山民痛苦的样子,心里又急又悔,刚才的自信荡然无存,只剩下满满的自责,“明明是按照寒症来治的,怎么会加重了?”

岐伯快步走了过来,示意轩辕让开。他再次为山民诊查,这次的动作更加仔细,按压的力度也轻重不一。片刻后,他直起身,对轩辕说:“去取些大黄、芒硝来,再加少量甘草,快些煎好。”

轩辕不敢耽搁,连忙跑去取药。大黄性寒,能泻下攻积;芒硝味咸,可软坚润燥,这两味都是泻药。他心里更加疑惑了:难道不是寒症,而是热毒郁结?

等他把新的汤药煎好,岐伯亲自喂山民喝下。不过一炷香的功夫,山民就捂着肚子跑去了茅房。回来的时候,他虽然脸色依旧苍白,但眉宇间的痛苦已经减轻了不少,不再像刚才那样翻滚哀嚎了。

“多谢岐伯先生……多谢先生……”山民有气无力地说道,“现在肚子不那么疼了,就是有点虚。”

岐伯让他在一旁休息,然后把轩辕叫到了药圃边。

“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吗?”岐伯的语气很平静,没有责备,却让轩辕的头埋得更低了。

“弟子……弟子不该只看到风寒的表象,忽略了其他的症状。”轩辕的声音带着愧疚,“山民吃了不知名的野果子,很可能是误食了有毒的果实,导致毒物积在腹中,才会腹痛。弟子却当成了风寒来治,用了干姜、附子这些热性的药,反而加重了病情……”

“你说得对,也不对。”岐伯摇了摇头,“他的确受了风寒,但这只是诱因。真正让他腹痛难忍的,是误食野果后,毒物在肠道内凝结,阻塞了气机。你用驱寒的药,就像是在密闭的屋子里生火,只会让里面的热气更盛,疼痛自然加剧。”

他顿了顿,看着轩辕说:“医错不可怕,怕在不察。所谓‘望闻问切’,你只做到了‘望’和‘问’的皮毛,却没有深入探究。他右下腹疼痛剧烈,按压时痛感更甚,这是典型的‘实痛’,多由积滞、梗阻引起,而非单纯的寒凝。再者,他虽受风寒,却无腹泻、怕冷等寒症的典型表现,你仅凭舌苔发白、腹部发凉就断定是寒症,未免太过武断。”

轩辕听着师父的话,心里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他一直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诊病的要领,却没想到在实际应用中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如果不是师父及时补救,他很可能会因为自己的误诊,让山民承受更大的痛苦,甚至危及性命。

“弟子明白了。”轩辕抬起头,眼神里充满了坚定,“诊病就像剥洋葱,要一层一层地剥开,不能被表面的东西迷惑。以后弟子定会更加谨慎,多观察,多思考,绝不再犯这样的错误。”

岐伯看着他,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医道之路漫长,谁都难免犯错。重要的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让自己的医术更加精进。记住,医者手中握着的是人命,半点马虎不得。”

阳光渐渐升高,透过药草的叶片,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轩辕站在那里,心里的愧疚渐渐被一种更加浓厚的求知欲取代。他知道,今天的这次误诊,会成为他学医之路上一道深刻的印记,时刻提醒着他要保持敬畏之心,不断精进医术。

只是,他还不知道,未来的诊病之路上,还有更多复杂的病症在等着他,每一次考验都可能比这次更加凶险。而他能否真正做到“不察”,在一次次的挑战中成长为一名真正的良医呢?

想知道轩辕接下来会遇到怎样的病例,他又会如何应对?且看下一章情节内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