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科技创途:林骁的非凡之路 > 第399章 檐下冬暖,岁月相牵

第399章 檐下冬暖,岁月相牵(2 / 2)

“林大哥,你看这花纹好看不?”晚晴从布包里拿出块绣好的帕子,上面绣着枝腊梅,针脚细密,连花瓣上的纹路都清清楚楚。

“好看。”林骁接过帕子,指尖触到布料的温热,“比镇上绣坊的强多了。”

“我娘说,等开春给婶绣个寿屏,”晚晴小声说,“就绣松鹤延年,您看行不?”

“你有心了。”林骁把帕子揣进怀里,觉得心口烫烫的。他知道,晚晴说的“开春”,藏着另一层意思——母亲和晚晴娘早就算好了日子,等雪化了,就把他和晚晴的婚事办了。东厢房的新门板上,母亲已经悄悄用粉笔画了个小小的“囍”字,被他看见了,却假装没瞧见。

母亲坐在廊下的竹椅上,给父亲缝补棉裤的膝盖。父亲的棉裤磨破了个洞,母亲便剪了块同色的布,一点点缀上去。阳光透过雪雾照进来,在她银白的发间跳跃,像撒了把碎金。

“你爹年轻时总爱爬树掏鸟窝,”母亲忽然开口,手里的针线没停,“棉裤的膝盖总磨破,我一年得补七八回。”

父亲在一旁嘿嘿笑:“那时候不是年轻嘛,现在想爬也爬不动了。”

林骁看着他们说话,心里像被温水泡着。他想起前几日整理旧物,翻出父亲年轻时的照片——穿着军装,脊背挺直,眼神明亮,母亲站在他身边,梳着两条麻花辫,笑得眉眼弯弯。那时的他们,还不知道岁月会把脊背压弯,会把青丝染白,却早已把“相守”二字,缝进了彼此的生命里。

傍晚时,雪停了,夕阳从云缝里挤出来,给雪地镀上层金边。晚晴要回去了,母亲往她包里塞了满满一罐子羊肉汤,还有两个刚烙的白面馍。“让你爹娘也尝尝,我放了当归,补气血。”

“谢谢婶。”晚晴笑着,又转头对林骁说,“明儿我来帮您修鸡圈吧?我爹说,他会编竹篱笆,我学了点。”

“我去接你。”林骁点头,送她到院门口。

雪地里的脚印一串连着一串,晚晴的脚印小,他的脚印大,像两串依偎着的省略号。“鸡圈不用太急,”晚晴忽然停下,抬头看他,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子,“你别累着腰。”

“没事。”林骁看着她冻得发红的鼻尖,伸手替她拢了拢围巾,“明儿穿厚点,外头冷。”

晚晴的脸更红了,轻轻“嗯”了一声,转身快步走了,红头绳在雪地里晃成一道线,像条温暖的轨迹。

回到家,见父母正坐在炕上,盖着同一条厚棉被,看墙上的旧年画。父亲的手搭在母亲的膝头,母亲的头靠在父亲的肩上,两人都没说话,却像说了千言万语。林骁拿过墙角的炭盆,往里面添了块新炭。

“爹,娘,鸡圈我明儿就修,保证开春能用上。”他轻声说。

“嗯。”父亲应着,眼睛没离开年画。

“那我去把西屋的炕席换了,旧的磨破了。”

“去吧,慢点。”母亲的声音软软的,带着点困意。

林骁抱着新炕席往西屋走,炭盆里的火光在地上投下晃动的影子。他想起小时候,父亲也是这样抱着他,在雪夜里往镇上的郎中家跑,那时的父亲,脚步轻快,臂膀有力,如今却连端碗水都要歇两歇。

可看着父母相偎的模样,他又觉得,岁月也不是全然无情。它带走了父亲的力气,却留下了母亲的温柔;磨旧了老屋的梁木,却磨亮了亲人的牵挂。就像此刻,父亲醒了,伸手帮母亲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动作慢,却稳,像他年轻时帮母亲挑水的脚步——原来所谓“修”,从来不是修补物件,而是陪着身边的人,慢慢走,稳稳走,把每一段路,都走成值得的模样。

夜色渐浓时,新炕席铺好了。林骁收拾工具时,听见父亲在堂屋低低地哼着什么,调子老旧,却透着暖意。他探头去看,见母亲正跟着调子,轻轻拍着父亲的手背,两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像两个得了糖果的孩子。

林骁悄悄退回来,关上门。窗外的雪又开始下了,落在新钉的门板上,轻轻的,像首温柔的歌。他知道,这老屋总会旧的,爹娘总会老去,但只要这院里的烟火不断,牵挂不断,就永远是家。而他能做的,就是守着这一切,把每一个冬天都焐得暖些,把每一段相伴的时光,都看得重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