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梅荫承绪(2 / 2)

箱底的日记被翻了出来,苏念指着最后一页的梅花问:“这是太爷爷画的吗?”林砚之点头,指尖划过那滴风干的泪痕:“他想太奶奶了。”小姑娘似懂非懂,在日记的空白页画了朵歪歪扭扭的星蓝花:“给太爷爷太奶奶看,我也会画花。”

三、剑声

院心的石碾上,摆着柄小木剑,是苏念的父亲做的,剑穗上系着个星蓝花结,是用林骁剑穗上的旧线重编的。小姑娘拿起木剑,学着林砚之教的招式比划,剑风扫过星蓝花丛,花瓣簌簌落在她的羊角辫上。

“小砚叔叔,太爷爷的剑真能劈开机甲吗?”苏念停下动作,仰着脸问,眼里的光像淬了星。林砚之从壁上取下那把老剑,剑身映着阳光,亮得晃眼。他轻轻拔出剑,“噌”的一声清越,仿佛能听见黑渊战场的炮火回响。

“不止能劈开机甲,”他指着剑脊上的浅痕,“这道印子,是你太奶奶用柴刀不小心碰的,后来太爷爷总说,这是剑的‘胎记’,比任何花纹都金贵。”苏念凑过来看,小手轻轻摸着剑脊,像在触摸一段遥远的时光。

林砚之舞了套简化的剑法,是祖父毅儿传给他的,招式里还带着林骁当年的影子。剑风掠过梅树枝头,惊起几只麻雀,却不伤一片花瓣。“太爷爷说,剑是用来守护的,不是用来伤人的。”他收剑回鞘,剑穗上的星蓝花结轻轻晃动,“就像这竹院,他守了一辈子,不是为了困住谁,是为了守住心里的家。”

苏念似懂非懂地点头,把小木剑插回石碾旁:“我也要学守护,守护院子里的花,守护太爷爷的剑。”林砚之看着她的背影,忽然觉得,林骁和苏约的故事,并没有随着岁月褪色,而是像院角的星蓝花,在新的生命里扎了根。

四、传灯

傍晚,林砚之在灶房生火,锅里炖着梅干粥,香气漫得满院都是。苏念坐在灶前添柴,火光映着她的小脸,像幅温暖的画。“小砚叔叔,太奶奶做的粥也是这样香吗?”她往灶里塞了根细柴,火苗“噼啪”响。

“比这还香。”林砚之搅着锅里的粥,“你太爷爷总说,太奶奶的粥里放了‘心’,所以格外暖。”他从米缸里舀米时,看见缸底沉着个布包,是去年晒的梅干,布角绣着个小小的“骁”字,是他模仿苏约的笔迹绣的,针脚虽生涩,却藏着他的心意。

粥熟了,林砚之盛了两碗,摆在石桌上,对面的碗里多放了勺红糖——林骁爱吃甜的,苏约总在他的粥里多放些。风穿过竹篱,带来星蓝花的香,吹得烛火轻轻晃,仿佛有两个人影坐在对面,笑着说“小砚的手艺,快赶上约约了”。

夜里,苏念躺在西厢房的床上,抱着那个缝好纽扣的布偶,听林砚之讲林骁的故事:“太爷爷年轻时,在黑渊打仗,怀里总揣着太奶奶绣的帕子,说看见帕子,就有了勇气……”月光透过窗棂,照在布偶的脸上,那颗新缝的纽扣,亮得像颗小星。

林砚之坐在竹榻上,翻看那本日记,指尖拂过林骁写的“约约种的星蓝花开了”,忽然明白,所谓传承,不是把旧物锁进箱子,而是让那些被时光掩埋的温暖,在新的日子里重新发芽。就像这竹院的梅树,老枝虽枯,新枝却年年抽出绿芽,在春风里绽满花苞。

窗外的蓝凤蝶早已飞走,竹篱上的星蓝花却开得正盛,香气漫过青石板,漫过两座紧挨着的土丘,像一句说了百年的话,轻轻落在岁月里:

“别怕,我们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