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988章 经济合作促共赢,区域协同共繁荣

第988章 经济合作促共赢,区域协同共繁荣(1 / 2)

李瑶拆开最后一封急报,纸页上的字迹潦草,是兖州转运司连夜送来的。她扫了一眼内容,眉头微皱,随即把信放在案头,拿起朱笔在地图上圈出几个点。

三日前,青州的棉布堆在库房卖不出去,而北方几路军营却因缺衣告急。她调阅了户部三个月的流通记录,发现南货北运的通道断了多年,地方各自为政,谁也不愿让利。她当即召集豫州、兖州、青州三地官员进京议事,提出建经济合作区,打通织造、仓储、物流三环。

可会开了半天,没人点头。

青州官说自家产能有限,优先供应本境;豫州推说仓廪老旧,收不下大宗货物;兖州更直接,说路上盗匪未清,运出去也是白搭。话里话外,都在等朝廷给钱给政策。

李瑶没争辩,只让人把各地市舶司的交易账册搬上来,当众念出数据。青州去年出口棉布八万匹,七成经私商转卖西域,税却一文未入国库;豫州粮仓空置率六成,却年年上报“仓满难纳”;兖州驿道半年只通四次大宗货队,每次都被层层抽成。

堂下一片沉默。

她合上账本:“不是没有资源,是没人愿意打开门。”

第二天,她亲自拟了“跨区配额制”,划定青州专供织造,豫州统管仓储,兖州主责物流,三方共享收益。又从空间系统中调出一份《产业联动模型》,标明每环损耗与利润区间,贴在政事堂外墙上,任人查看。

第三天清晨,第一批合作令下发。

消息传开,民间商人开始观望。有人打听免税多久,有人问用地怎么批,更多人在等——等哪个大人物先动手,才敢跟进。

李瑶知道,光有方案不够,得有人带头。

她在礼部偏殿设招商听证会,请来十五位大商户。这些人里,有的做盐铁起家,有的靠漕运发迹,个个精明惯了。刚坐下就有老者开口:“公主说得热闹,可咱们投了钱,将来换个官来不认账,怎么办?”

李瑶看着他:“你想听什么保证?”

“白纸黑字,刻碑立规。”老人直视她,“不靠人,靠法。”

她点头:“可以。《商律》修订已在议程,这一条我会亲自督办,写进去。”

场下一阵低语。

另一人问:“若地方官卡着不放行呢?”

“设企业直通车。”她说,“今后千石以上货品、百工以上匠户入驻合作区,由户部专员对接,七日内必须答复。拖一天,问责一级。”

话音落下,又有小吏模样的人递上名帖,说是某县衙差役,暗中向商户索要“准入银”。李瑶当场命锦衣卫查实,两个时辰后,那两人被押到殿前,摘去顶戴,公示罪状。

众人动容。

当晚,三家大商号签了契约,要建联营织坊。消息一出,其余商户陆续响应。青州工坊加夜开工,豫州翻修旧仓,兖州组织护货队,链条动了起来。

但刚顺几天,问题又来了。

兖州刺史派快马送信,说他们承担七成转运量,可分成还不到三成,再这样干下去,不如散伙。

李瑶没回信,直接启程赴兖州。

她到时正逢大雨,城外货运码头泡在水里,几十车布匹堆在岸边,无人卸货。地方官迎上来解释,说是河道涨水,船进不来。

她沿着码头走了一圈,看见三艘空驳船停在上游避雨,而下游明明水位尚可通行。又查了近半月的调度日志,发现兖州每日发车十二趟,实际运力能撑十八趟,明显压着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