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西郊大营再次点亮灯火。雷霆营进行最后一次联合作战演练。三支炮队、两支骑哨、一支部械工兵全部到位。李骁亲自坐镇指挥台,发布第一道综合令。
“东翼假退,引敌深入;中路炮火覆盖三百步;西翼骑兵迂回切断后路。预备队待命,听我令旗行动。”
鼓声响起,各部有序展开。炮声轰鸣,烟尘腾起。骑哨飞驰而过,工兵迅速架设浮桥。整个过程如齿轮咬合,不再有迟疑与错乱。
演练结束,将士列队等待训话。
李骁走上高台,取笔在木板上写下十二个字:“兵不在多而在精,胜不在力而在算。”
他命人将这十二字刻于新军训碑之上。
随后,他披上铠甲,登上了望塔。东方尚未发白,北方地平线隐在夜色中。他知道那里可能藏着敌人,也可能只是风沙。
但他不能等敌人来了才准备。
一名副官走上塔台,低声汇报:“三十六处监测点今晨全部联通,中枢已收到第一轮数据。”
李骁点头。
这是父亲李震建立的灾害预警系统,如今也被接入军情网络。天地异动、地脉震颤,都可能预示大军调动。
他抬起手,看了看指节上的旧伤。那是三年前守城时被箭矢擦过的痕迹,每逢阴雨天便会发紧。
此刻它安静无声。
远处营地传来脚步声,一队夜巡士兵走过岗哨。他们的影子被火光照在地上,整齐划一。
李骁忽然开口:“传令下去,从明日开始,所有边关守将必须熟悉声筒塔操作流程。不懂的,来洛阳集训。”
副官应声而去。
他又站了一会儿,转身走下石阶。靴底踩在青砖上,发出清晰的响动。
塔下站着几个年轻军官,正在低声讨论刚才的演练细节。见到他下来,立刻肃立。
李骁停下脚步。“你们觉得,今天打得怎么样?”
一人答:“配合比上次顺畅,但炮兵换位还是慢了。”
“为什么慢?”
“怕炮身不稳,影响精度。”
“那就练到稳为止。”他说,“我不需要你们一次打赢,但我需要你们每次都能打。”
说完,他继续往前走。
穿过营门时,一名士兵匆匆赶来,双手呈上一封急报。李骁接过拆开,看了一眼,脸色微变。
他把纸折好,塞进怀里,脚步没有停。
前方校场上,新一批士兵正在练习旗语识别。一人举旗,另一人背对战场,凭记忆复述指令。
李骁走过去,站在人群后面看了一会儿。
举旗的人打出一串复杂组合,对面那人犹豫了一下,说出正确回应。
周围响起掌声。
李骁抬起手,众人安静。
他问那个背对战场的士兵:“如果你在前线,听到这个令,第一反应是什么?”
那人答:“集结待命,准备迎击左翼。”
“好。”李骁说,“记住这种感觉。下次,我会让你们在风里、在夜里、在炮声中,也听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