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了。有两个村子故意瞒报人数,说是‘怕增加赋税’。李毅大人派的人昨夜就到了,今天一早带走了两名里正。”
“公开审。”
“已经在村口设了台子,让百姓都来看。”
午后,她亲自前往其中一个村子。审讯就在晒谷场上进行。两名里正跪在地上,面前摆着克扣下来的棉布和药瓶。围观村民越来越多,有人开始骂出声。
主审官当众宣读罪状:虚报人数、截留物资、勒索百姓申领补助。判决当场下达——革职查办,家产充公,子孙三代不得为吏。
散场后,苏婉走到台前,对众人说:“以后每村设一个民怨箱,直接通到政事堂。你们写的信,我会亲自看。谁再敢欺负老实人,下场就是这样。”
回程路上,车轮压过土路发出沉闷声响。她掀开车帘,看见远处几位老人背着新领的棉被慢慢走回家。风吹起一角布料,露出里面厚厚的絮层。
当晚,她在驿馆写下《大晟惠民七策》初稿:
一、设立孤老供养所,凡无依无靠者,年满六十即可入住;
二、推行免费基础医疗,乡村派驻女医,定期巡诊;
三、建立灾病救助机制,遇大疫或天灾,即时放粮施药;
四、发放弱势家庭补助金,按月直付,不经中间;
五、开放官营工坊岗位,残疾与寡妇可从事轻劳工作;
六、修缮危房,由工部派队统一施工;
七、严惩欺压百姓之基层官吏,设立直诉通道。
写完最后一行,她吹灭蜡烛,躺下休息。明天还要去下一个州县。
第三日,第一批供养所开始动工。地点选在县城边缘,地基已打好。几十名流民拿着工具在挖沟铺砖。监工举着尺子测量墙距,旁边立着图纸,标着房间大小、取暖方式、厕所位置。
苏婉站在工地边看了一会儿,问:“多久能完工?”
“快的话一个月。”
“抓紧。冬天前必须有人住进去。”
她又去了附近的医棚。三位女医正在给十几个孩子检查身体。有个小女孩咳嗽不止,手臂上有红疹。诊断是风寒夹湿,开了药方,当场抓药。
“这些药从哪来?”孩子母亲问。
“官府统一采购,不收钱。”
女人眼圈一下子红了:“我们以前连郎中的门都不敢进……”
傍晚,她站在村口送别一批领完物资的老人。他们互相搀扶着往家走,背上背着米袋和棉衣。夕阳照在土路上,影子拉得很长。
苏婉望着他们的背影,轻声说:
“这才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