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970章 经济调控稳市场,繁荣贸易促增长

第970章 经济调控稳市场,繁荣贸易促增长(1 / 2)

天色微亮,文华殿的烛火已经烧了半宿。李瑶坐在案前,面前摊着十几份地方送来的市舶司快报,手指在纸上轻轻划过,一行行数字被反复核对。她昨夜没合眼,军情刚稳,民生稍安,可市面上的动静却悄然起了波澜。

米价三日涨了三成,布匹紧随其后,盐引交易量骤降七成。这不是寻常波动。她翻到一份来自锦衣卫暗线的情报,南方楚南节度使辖区爆发虫灾,粮道中断,北运停滞。有人趁机囤货,放出风声说是官仓封库,百姓开始抢购。

她立刻提笔写下一道令:平准仓开仓,每日限量放粮五千石,只许现银交易,不得赊欠。同时从家族空间调出储备粮,分三批秘密运入京畿周边仓廪,防止哄抬。这一步必须快,慢了人心就乱。

天刚亮,她召见市场官员与三大商会代表。众人列席两旁,神色各异。有几位低着头,袖子微微发抖。

“你们都看到了。”李瑶把几份账册推上前,“米价跳涨,不是天灾 alone 所致。有人借机牟利,还有地方官府反应迟缓,任由谣言扩散。现在我问一句——百姓吃不上饭的时候,谁来担这个责?”

没人答话。

一名老吏开口:“公主明鉴,各地关卡仍在收税,商路不畅,运粮成本高,小民也难。”

李瑶盯着他:“所以就可以看着米价翻倍?你们管的是市,不是账本。若只会算数,不如换算盘来当差。”

她站起身,声音不高:“从今日起,米、布、盐三项必需品实行临时价格指导。每石米不得高于八钱银,每匹粗布不得超过四钱,盐引交易价浮动不得超过一成。巡查组即刻派驻各大集市,发现哄抬者,列入黑名单,三年内不准参与官市买卖。”

有人皱眉:“这……怕是伤了商贾积极性。”

“积极性不该建立在百姓饿肚子上。”她说完,转向主位下的文书官,“拟令,加派二十名巡查吏,配印牌、持令箭,直通各州县市署。若有阻挠,当场记名上报,交由锦衣卫核查。”

会议散去,官员们脚步匆匆。她没留人,只让一名随从留下,低声吩咐:“盯住那几个常和节度使私通粮道的商户,查他们近十日的资金往来。”

午后,她换了便服,带着两名亲信去了西市。

集市比往日冷清了些,但米铺前仍排着长队。她走到一家药行前,见掌柜正和一名驼背老者争执。

“我说了多少遍,这药材是你上个月收的,契书上写明三个月内退换!你如今反口不认?”

老者声音发颤:“我……我没读过书,当时听他说可以退,才敢赊货。哪知道他改口了!”

掌柜冷笑:“口头约定也算数?你有凭据吗?”

李瑶走上前,问那掌柜:“你们交易,有没有用官制契约?”

掌柜抬头,见是个年轻女子,语气不屑:“官契?那是大商号才用的东西,我们小本经营,讲个信用罢了。”

“信用?”她从袖中取出一本小册子,封面上写着《商律简则(试行)》,“从下月起,所有超过五两银的交易,必须使用统一格式的契约。一式三份,买卖双方各执一份,第三份存于通商亭备案。违约者,三日内可申请仲裁,官府裁决具法律效力。”

周围已围了几人。一个中年妇人挤进来,脸上满是焦虑:“姑娘,我是做药材转运的,姓陈。每次过关都被多收税,说我是外乡人。我有通关牒,可他们根本不看!”

李瑶记下她的名字和路线:“你说的情况,我们会查。从今往后,主要商道设通商亭,配有译语人和公证吏。你的货单、税票、行程记录,全部存档。若再有人无理加征,你可以直接投诉,受理衙门必须三日内答复。”

陈姓妇人愣住了,眼里泛光:“真……真的能管?”

“我能立这个规矩,就能让人守这个规矩。”李瑶把一份《商律简则》递给她,“拿去读,也可以传给其他商户。这不是限制,是保护。”

回宫后,她立即召集财政司与律法参议,连夜敲定《大晟商律简则》全文,并下令工部赶制五百块“官准直售”铜牌,发放给信誉良好、遵守新规的商户,挂于门前作为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