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966章 朝堂初立权谋斗,平衡各方稳根基

第966章 朝堂初立权谋斗,平衡各方稳根基(1 / 2)

李震将那封沾着泥灰的信笺收进袖中,没有当众拆看。他只是轻轻抬手,示意礼官继续流程。典礼已毕,百姓散去,宫门缓缓闭合,洛阳城从沸腾归于寂静。

半个时辰后,紫宸殿内灯火初燃。

朝会第一次召开,文武百官按品级立于殿上。空气里还残留着香烛燃烧后的余味,但无人再提昨夜三井巷密道的事。直到王晏出列,声音平稳却不容忽视。

“陛下新立,天下初安。然祖制所载,士族有责,亦有特权。今科举开考不论出身,女子可入学堂,此等新政虽出于惠民之念,却恐动摇纲常根本。”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几位旧臣,“臣请暂缓推行,待议定礼法后再行颁布。”

殿内一片静默。有人低头不语,有人悄然抬头看向高台。

李震坐在龙椅上,手指轻搭扶手。他没有立刻回应,而是转向内侍:“把三井巷查出的文书取来,念一念涉案官员的名字。”

内侍应声捧出案卷。纸页翻动声中,第一个名字被读出——礼部主事周通。此人曾在登基前夜亲手写下“劝进表”,言辞恳切,称李震乃“天命所归”。第二个是兵部员外郎孙敬,曾参与禁军布防调度。第三个竟是太常寺少卿刘元,主管祭祀礼仪。

每念一个名字,殿中便多一分压抑。

王晏脸色微变。这三人皆为士族出身,平日与他往来密切。如今却出现在私藏兵器、图谋不轨的名单上,实在难以辩解。

李震等声音落定,才缓缓开口:“这些人,是不是也说过‘新政不可行’?是不是也在私下聚议,说本朝根基未稳,需依循旧例?”他停了一下,“既然如此,他们不是反对新政,是在怕失去手中的权。”

这话落下,几名新晋大臣互相对视一眼,其中一人越众而出。他是户部新任主簿陈文远,寒门出身,靠科举报名入仕,说话直率。

“陛下所言极是。若连这些人都能打着‘祖制’旗号谋私利,那所谓礼法,不过是保护他们的工具罢了!”他说得激烈,“我们这些人,读书几十年,只为有机会为国出力。如今刚得一职,就有人说我们‘不知体统’?难道一辈子跪着才算懂规矩?”

王晏冷哼一声:“布衣骤贵,岂知朝廷深浅?你们背后那些手段……”他没说完,但意思明显。

另一名年轻官员立即反驳:“什么手段?是苏大夫建的医馆救了你老家的灾民,还是李大人派的农队帮你乡里修了渠?你说我们靠妖术上位,那你倒是说说,你家去年交的税少了三成,是谁定的?”

争论迅速升温。有人拍柱怒斥,有人冷笑不语。骑墙者低头避让,唯恐被牵连。

李震始终未动。他看着这群人争吵,心里已有数。哪些人敢说话,哪些人只会在背后串联,哪些话是真心为民,哪些只是借机争权,全都清清楚楚。

等到声音渐弱,他才敲了下扶手。

全场瞬间安静。

“今日之争,不在谁出身高低。”他的声音不高,却传得很远,“而在是否愿意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过去的事管不了所有人,但今后的路,必须依法而行。”

他站起身,语气转沉:“三井巷一案,交由锦衣卫彻查。所有涉案之人,无论品级,一律依法处置。这是命令。”

有人松了口气,有人面色发白。

接着他又道:“不过,其中有两名小吏供述受人指使,尚未直接动手。念其初犯且供词属实,免去死罪,贬为苦役三年。”他看向王晏,“此案监察,可由你推荐一人参与,以示公允。”

王晏嘴唇动了动,终究没说出反对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