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955章 士族施压阴云聚,坚定新政决心厉

第955章 士族施压阴云聚,坚定新政决心厉(1 / 2)

天刚亮,宫门开启的声响传进内殿。李震已坐在御案前,手中握着一块玉符,边缘那道灰线昨夜加深了些,今晨却不再变化。他将玉符放入锦盒,盖上盖子,抬头看向门外。

一名礼官轻步进来,低声禀报:“陛下,早朝时辰将至,群臣已在殿外候着。”

李震点头起身,整了整衣袍,缓步走出。

大殿之上,百官列立。王晏站在文官前列,须发皆白,目光沉冷。他身后站着几名士族出身的大臣,神情肃然。李震登上丹墀,还未落座,王晏便出列跪地,双手捧着一卷竹简。

“臣有本奏。”

李震看着他,声音平稳:“讲。”

王晏抬起头,语气沉重:“新政推行以来,地方动荡,民心不安。土地重分,动摇祖制;寒门入仕,乱了纲常。臣恳请陛下暂缓诸法,待国基稳固后再行商议。否则……”他顿了顿,“恐难服天下之望。”

话音落下,数名大臣陆续出列附和。有人言百姓不堪赋役新法,有人称女子学堂败坏风俗,更有人直言若不废除科考新规,他们将拒不出席登基大典。

大殿内一片低语。

李震没有立刻回应。他缓缓走下御阶,脚步落在石砖上,发出清晰的回响。群臣渐渐安静下来,目光都集中在皇帝身上。

他停在王晏面前,低头看着这位老太傅。

“你说祖制不可违。”李震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那我问你,大雍末年,关中饥荒,百姓易子而食,你家粮仓里存了多少石米?”

王晏脸色微变,没有答话。

“青州七县,八成良田归崔、王二族所有,佃户终年劳作,所得不过三成口粮。这可是祖制定下的规矩?”李震环视四周,“你们口口声声说护祖宗法度,可曾想过,那些饿死在路边的人,也是大雍的子民?”

无人应声。

“新政施行半年,青牛县亩产翻了一倍,流民返乡垦荒四万余户,去年冬灾,无一人冻毙街头。”李震声音渐重,“这些事,你们看不见,还是不愿看?”

他转向那几位附和的大臣:“你们说百姓不安?我倒要问,是谁让他们不安?是改了税法,还是你们不肯放手垄断的盐铁利路?”

一名侍郎低着头,嘴唇动了动,终究没敢抬头。

“至于女子学堂。”李震目光扫过人群,“去年瘟疫暴发,洛阳城内外设医棚十七处,主诊者六成是女医。她们日夜守在病榻前,救活了多少人?你们家中有人染病,可愿只请男医诊治?”

这话一出,殿内更加寂静。

李震回到丹墀前,站定。

“今日你们在此要求废法,明日就会有更多人来要回被收回的田产,要撤掉工坊,要关闭学堂。”他声音冷了下来,“你们想要的不是安稳,是继续让千万人低头活着,好保全你们的特权。”

他抬手一挥:“从今日起,新政各项条令,全部写入《登基诏书》,列为国策根本。凡再有妄议废止者,按谋逆论处,不必再奏。”

此言一出,满殿震动。

几位原本跟着附和的大臣 exgg 眼神,悄悄退回队列。其中两人对视片刻,终于咬牙出列。

“臣附议陛下之策!”一人抱拳,“新政利民,实为治世良方,臣愿全力推行。”

另一人也道:“地方已有成效,若因朝中争议而中止,恐伤百姓之心。”

又有三人陆续表态支持。

王晏站在原地,脸色铁青。他身后的几名士族官员也低下了头,不再言语。

李震看着他们,语气稍缓:“朕知道,有些人并非真心反对新政,只是被裹挟其中。今日能站出来,便是清醒之人。”

他转身面向御座,正要落座,王晏忽然冷笑一声。

“陛下执意逆行天道,恐难享国祚长久。”

这句话说得极轻,却清清楚楚传到了每个人的耳中。

李震停下动作。

他慢慢转过身,直视王晏。

“你说天道?”他的声音不高,却压住了整个大殿,“朕告诉你,什么是天道。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冤者得伸,弱者不受欺凌——这才是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