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917章 李瑶出使遇阻碍,外交辞令展智慧

第917章 李瑶出使遇阻碍,外交辞令展智慧(1 / 2)

风穿过议事厅的廊柱,吹动了挂在墙上的羊皮地图。一角微微卷起,露出后面钉在木板上的丝绸路线图。

李瑶抬手将那角压平,指尖在敦煌到疏勒的段落上轻轻划过。她转身走向主位,衣袖带起一阵微响。各国使者已入座,有人低头翻看简册,有人交头接耳。一名来自龟兹的代表正把玩一枚大晟通宝,放在掌心来回滚动。

“昨日我听人说,你们的人在村口建了医棚。”于阗国的使臣开口,声音不高,“治好了几个麻风病人。”

李瑶点头:“是我母亲苏婉带队前往。他们已在疫区驻扎三日,接诊近四十人。”

“医者仁心。”月氏小邦的长老捻须道,“可这与商路何干?”

“有干系。”李瑶从案上取过一份文书,“百姓信了医,才会信货。信了货,才愿交易。若一路盗匪横行、疫病蔓延,谁敢走这条道?”

众人静了下来。

她继续说道:“大晟不以兵威开道,而是先清疫、修路、设驿站。如今北境七镇已有医馆落地,西域三城也将设立诊疗点。这不是施恩,是为商旅保命。”

楼兰使者皱眉:“你们想借此主导规则?”

“不是主导,是共管。”李瑶翻开另一张图卷,“我提议设立‘轮值协调制’。每年由参与国推选一国主持纠纷调解,任期一年,不得连任。争议之事,需三分之二国家同意方可裁决。”

堂下响起低语。

康居代表冷笑:“你们新立政权,根基未稳,凭什么坐主位?”

李瑶看向他:“去年冬,贵国商队被劫三十七车货物,死伤十二人。报案后无人追查。今年春,大晟护商队护送铁器至焉耆,全程无失。你们觉得,是谁更守规矩?”

对方没再说话。

大宛国的使臣举起手:“若遇争端,如何取证?”

“每支商队出发前登记货品、人数、路线。”李瑶取出一本薄册,“抵达时核对。沿途驿站设有记档房,由两国共派人员值守。若有异议,调取记录为准。”

有人点头,有人记录。

这时,安息国代表起身:“我们要求边境关卡自由通行,并免关税三年。”

他话音刚落,身旁两国使者也附和出声。

李瑶没有立刻回应。她拿起茶盏喝了一口,放下时目光扫过三人。

“贵国若遇灾年,可愿无偿供给我国粮草?”

三人一愣。

“互惠不是单让。”她说,“通商之道,在于平衡。若一方只进不出,久必崩塌。”

安息使脸色微变:“你这是拒绝?”

“不是拒绝,是换一种方式。”李瑶摊开一张新图,“我提‘分级通关制’。商队按规模和过往记录评级。守规者享快速通道,税率下调一成;违规一次,列入观察名单,下次查验加倍时间;两次以上,暂停通行资格三个月。”

她顿了顿:“评级公开,每年更新。所有国家均可申请复核。”

堂中一片寂静。

片刻后,龟兹代表轻声道:“我们小国商队少,会不会吃亏?”

“不会。”李瑶递出一份名单,“过去半年,贵国商队守规率百分之百,起点即为二级。而某些大国虽体量大,但去年超载、逃税记录共十九次,初评仅三级。”

众人哄笑。

安息使面色铁青,却无法反驳。

月氏长老缓缓开口:“那货币呢?我们不信你们的通宝。”

李瑶早有准备。她取出一叠纸页,分发下去。

“这是大晟银行近三年的铸币报告。每枚通宝含铜量八钱二分,误差不超过半厘。全国设钱庄一百零三处,支持跨州兑付。去年粮价波动不足百分之五。”

她指向其中一行数据:“每月月初,我们会公布当月储备金与流通量比例。黄金、铜料、粮食皆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