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从很快摆上桌案。饭菜很简单:一碗米饭,两碟小菜,一锅炖汤。李震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萝卜放进碗里。
楼下传来喧哗声。
百姓不知何时聚到了广场上。有人提着灯笼,有人抱着孩子,还有商贩推着小吃车赶来。他们不吵不闹,只是仰头望着城楼,脸上带着笑。
一位老农颤巍巍举起拐杖,高声道:“皇上!我们活下来了!”
声音不大,却传得很远。
紧接着,更多人喊了起来。
“皇上万岁!”
“娘娘安康!”
“太子千秋!”
呼声一层叠着一层,像潮水般涌上来。
李震放下筷子,站起身走到栏杆前。他没有挥手,也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抬起手,轻轻回应。
李骁也站了过来。他看见田埂上有两个少年在练习投石机模型,那是军校推广的课外课。一个投偏了,另一个哈哈大笑,两人扭作一团。
李瑶合上玉册,把它放在案边。她注意到几个大臣正低头记录百姓呼声的内容,像是在做舆情备案。她微微一笑,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苏婉靠在柱子旁,望着医馆方向。那个年轻女医送走了病人,正收拾药箱准备回家。她抬头看到城楼上的身影,愣了一下,随即深深鞠了一躬。
李毅始终站在原地。
他看见一家五口并肩而立,背后是宫阙重重,眼前是万家灯火。他缓缓退后一步,隐入城楼深处的暗影中。他的手按在腰间的短刀上,动作很轻,像是怕惊扰了这一刻的安宁。
钟声又响了一遍。
李震伸手抚过城墙,掌心贴着砖面。这块砖是他亲手砌下的,三年前沾过血,现在只留下风雨的痕迹。
他听见楼下有孩子在唱新编的童谣:“晟朝兴,百姓宁,男耕女织乐升平……”
歌声清脆,一句一句飘上来。
李骁忽然说:“我们打赢了很多仗,但这一场,才是最难的。”
李瑶点头。“打仗靠兵器,治国靠人心。”
苏婉握紧了李震的手。
李毅转身走向楼梯口,脚步无声。
城楼下,人群依旧聚集。一盏灯笼倒了,火光闪了一下,立刻被人踩灭。没有人慌乱,也没有人争吵。一个老人蹲下身,重新点燃灯芯,递给身边的孩子。
孩子接过灯笼,抬头看向城楼。
李震还站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