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王与东海水师提督相继应允。六部尚书互视一眼,最终也无人反对。
草案以全票通过。
政令当日下达。李震亲笔签发三道文书:一为免税令,二为分田令,三为兴学令。文书加印火漆,由快马送往各州。
七日后,李毅带回三份地方奏报。
“河东县令私设‘农具税’,每户加收铜钱二十文,已查实。”
“河南豪绅囤粮五千石,拒售于市,哄抬米价。”
“河北某乡绅阻挠分田,聚众围堵官差。”
李震看罢,只说一句:“斩。”
三颗人头次日悬于三州城门。
与此同时,李瑶开启空间粮仓,十万石米粮自虚空中调出,由李骁亲自押送,沿三州主道设点施粥。每一站,他都站在粥棚前,亲手舀一碗,递给老农。
苏婉则率医队巡诊三十州县,每到一处,便立“义医所”,宣布凡习医女子,免三年赋役。消息传开,乡间少女争相报名。
春耕开始那日,李震亲赴幽州。
田埂上,农夫们围拢过来,有人犹豫地问:“真不收税?”
李震不答,只接过犁,扎进田里。泥土翻起,他一步步往前走,犁沟笔直。
身后,农夫们怔了片刻,忽然纷纷下田,扶起自家犁具。
消息如风传开。不到一月,流民归乡者超八成。荒地开垦面积翻倍,市集重现喧嚷。酒肆里有人说书,讲的是“李公犁田那一日”,听者无不动容。
又一月,北方三十州县学堂同日开课。孩童背着粗布书包,走进新修的学堂。第一课,先生写下的字是:“民为本。”
政事堂内,李震翻阅各地报文。苏婉站在窗边,看着远处新学堂的屋顶,轻声道:“上个月,第一批女子医学生已能独立施针。有个孩子,治好了她娘的寒症。”
李瑶走来,将玉简递上:“空间系统刚完成一次自检,解锁新模块——‘科技研发’。”
李震接过玉简,光纹一闪,浮现一行字:【可启动农具改良项目,建议优先研发省力犁、防锈镰、通风仓。】
他盯着那行字,许久未语。
堂外,阳光洒在青砖地上。远处传来孩童诵书声,清亮而坚定。
李瑶又道:“千机坊已备好工匠,只等指令。”
李震终于抬头,声音平稳:“传令千机坊,即日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