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教育成果初显现(1 / 2)

学童手中的水桶刚递到苏婉面前,井水表面浮着的白色颗粒尚未散开,她已蹲下身,用瓷碗轻轻舀起一勺。水色浑浊,却无异味。她抬眼扫过围在井台边的百姓,目光落在昨日闹事的老儒身上。

“你可敢当众饮下?”老儒后退半步,嘴唇微动。

苏婉不语,将碗中水一饮而尽。片刻后,她取出药粉滴入空碗,水色不变。她又命医官取来三只活蛙,分别放入盛有井水、净水与毒液的陶瓮。两盏茶后,井水瓮中的蛙躁动跳跃,随后瘫软侧翻。

“此水含石灰过重,非毒,却久饮伤身。”她指向不远处的学堂,“昨夜血书残片,我煮成汤剂,三户人家饮后皆腹痛。若非学童察觉异常,今日中毒者何止十人?”

十岁学童李小满捧着一本炭笔写就的《水样观察簿》上前一步:“寅时取水,见死鼠浮于井台;卯时撒明矾,未见絮状沉淀;辰时再取,水面浮沫如油。我记了七日,每日此时皆如此。”

百姓哗然。苏婉挥手,二十名蒙童抬出竹筒装置,依次填入木炭、细沙、粗布。浑水倒入,清流滴出。她当众接水饮下,随即命人将过滤后的水煮开,分予围观者。

老农王德发接过一碗,喝了一口,颤声道:“这……这真能喝?”

“不仅能喝,还能救急。”苏婉将竹筒模型交到他手中,“学堂教的不是四书五经,是活命的本事。”

城墙上,三十张课桌沿垛口排开。苏婉将沙盘置于中央,炭笔勾出昨夜火炮试射的弹道线:“偏移半寸,落点差三丈。若不知勾股定理,如何校准?”

十二岁学童赵铁柱举起一截竹筒,两端封琉璃片,内置三色药丸。“烽火传讯筒已成,红烟示敌近,白烟报粮缺,绿烟为平安。五息内可点火,传讯全城。”

一名老妇颤巍巍上前,从怀中掏出一张泛黄纸页:“我……我按学堂教的,用《诗经》字序破了密信。‘关雎’首字‘关’,‘葛覃’首字‘葛’,连读为‘关葛毁仓’——是‘戌时毁仓’!”

李瑶点头,将纸页收入情报匣。她转身对祠堂内八十名参训百姓道:“今夜教第三课:如何用算筹记伤员数目,用暗语传敌情。”

盲女林秀儿被带至炮架旁。她伸手抚过竹铰接缝,指尖停在第三根支架处:“这里有裂,敲击声空。”工匠拆开查验,果然内有细纹。李瑶记下姓名,当场授“技术学徒”木牌。

井水问题未解,战事迫近。敌军前锋距城三十里,百姓纷纷要求停课护家。苏婉立于城楼,命人将学堂所有课本架推上城墙。她取出一包种子:“这是学童用曲辕犁试种的早稻,亩产高出两成。王德发已献出十斤新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