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当场跪下:“我儿昨日用算术算出沟渠坡度,引水快了一倍。我……我愿让全家入夜听课。”
李瑶随即宣布“三夜速成班”:首夜辨军旗,次夜学包扎,第三夜练传讯。八十岁老妪张陈氏破译密信,十四岁盲女林秀儿辨出炮架隐患,消息传开,报名者挤满祠堂。
然次日清晨,东井再度浑浊。学童急报,井台边发现半袋未溶的石灰粉。李毅带回一名密使,腰间香囊藏有鹤顶红,供认欲毒杀守井军士。
“他们想乱我人心。”李震立于井边,扫视众人。
九岁学童周阿福捧来一只陶瓮,内置活蛙与铜哨。蛙足系细线,连机关铃铛。“水有毒,蛙跳则鸣。”他演示一遍,铃声清脆。
苏婉立即命各井设“蛙哨预警”,并教蒸馏取水法。陶罐倒置,炭火加热,水汽凝于罐底,滴入净碗。虽耗柴费时,却可保饮水无虞。
战事愈紧。李骁部抵鹰嘴崖,工坊最后一门火炮改装完毕,三十名学童通过急救考核。苏婉呈上《战时教育方案》:白日随家长劳作,入夜集中授课;城破则转入地窖,以石板刻书,火把照明。
李震未及回应,一支箭矢破空而至,钉入城楼横梁。尾羽系着半卷《九章算术》,正是学堂失窃之物。他拔下箭,见箭簇刻字:“明日辰时攻城。”
“他们拿走了书,却不懂书里的东西。”李瑶取下竹简,翻至勾股篇,“昨夜学童用此法算出敌军行军速度,误差不足半里。”
李震将箭插回箭囊,下令:“课本不撤,石板刻录典籍,种子库钥匙交最年长学童。若城破,带种南行,每百里撒一把。”
入夜,五十名学童在城头齐诵《六国论》。声浪穿透寒风,炮兵队长仰头听着,忽然抬手抹去眼角。他喃喃:“俺娃……昨日会写自己名字了。”
黎明前最暗时刻,李瑶率学童将竹简文字刻入石板。苏婉将三枚铜钥交予三人:“药种、粮种、水车图,分路藏好。若失守,活下去,接着教。”
天光微亮,东城门轰然一震。第一发炮弹落地,烟尘冲起。李震握紧苏婉的手,触到她袖中硬物——半块麦芽糖,是昨夜许给答对算术题孩子的奖赏。
硝烟弥漫中,三十架竹制课本架被推上城墙。学童们立于炮位旁,齐声高喊:“勾股定理,立炮方位正东偏北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