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顿了顿,语气柔和却坚定:“再说,我从不与她争。她要宠,我便让她宠;她要权,我也不拦。而且,我还鼓励你父皇去她那里夜宿,为的就是她能得你父皇独宠……”
太子听完,若有所思。
萧皇后看着他,眼神深邃:“你现在最该做的,不是盯着父皇宠谁,而是把东宫的差事办好,替你父皇分忧。多理政务,少结党羽,别给任何人抓把柄的机会。记住——不争,是最大的争。”
太子心头一震,终于明白了母后话中的深意。她不是无动于衷,而是早已成竹在胸。
“儿子明白了。”他起身,深深一礼,“我会专注国事,绝不让您失望。”
萧皇后微微一笑,轻轻点头:“去吧。母后在这里,替你守着这宫,也替你看着这局。”
太子转身离去,脚步坚定了起来。而萧皇后望着窗外渐沉的夕阳,嘴角浮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风浪越大,越要稳坐钓鱼台。她等的,从来不是一时的宠爱,而是长久的权柄与格局。
燕城,战时的硝烟散尽,整个王庭开始缓过神来。朝会上,拓跋沁端坐于主位,声音坚定地宣读了迁都平城的诏令。消息一出,满殿哗然,但因此前已多方商议,群臣最终纷纷领命。
燕城百姓闻讯,虽有不舍,但也明白这是保全社稷的良策,于是举城动员,拆屋运物,收拾行装,整座城池瞬间沸腾起来。
三王子拓跋温领命为先遣大总管,率五千精兵与工匠先行出发,赶赴平城。他立下军令状:三月之内,建成宫城,修通道路,安置百姓,确保王庭顺利迁入。他走时背影坚毅,肩上扛着的是东胡的未来。
与此同时,夏芷澜的归期也已确定——她自担任和亲特使,因东胡内战已滞留大半年,如今使命将成,心中百感交集。拓跋沁委任她全权代表东胡,回中原与朝廷谈判,促成东胡、大周、匈奴呼泉部落三方盟约。她明白,这不仅是东胡对她的信任,也是一次全新的考验。
由她亲自挑选使团成员,随行者除东胡官员外,还有侍卫长龙展鹏与和亲公主包梦璃——这对夫妇随她在东胡经历艰险,此时包梦璃已有六七个月身孕,虽然行动不便,却依旧坚持随行。“我答应过要陪你走完这条路,”她笑着对龙展鹏说,“孩子也要听听大周的钟声。”
最令人意外的是,扎娜公主竟也执意加入使团。她一身劲装,眼眸明亮:“我可不想一辈子困在草原,我要看看中原的繁华,也要亲眼见证盟约签订!”拓跋沁拗不过她,又怕她惹事,只得嘱托夏芷澜多加照顾,无奈应允。
燕城王宫前,晨雾未散,旌旗猎猎。拓跋沁率文武百官立于中央大道旁,身披玄色貂裘,目光沉沉地望着即将启程的使团。夏芷澜站在车驾旁,正欲上马,却被拓跋沁一把拉住手腕。那手掌温热而有力,微微颤抖,仿佛在压抑着什么。
“夏兄,”拓跋沁声音低沉,几乎只有两人能听见,“此番你回去中原,不知何时才能再见。结盟之事,请你尽力,若成,东胡便有生路;若不成……我也不会怪你。”他顿了顿,嗓音微哽,“你在东胡半年,与我情同手足,我信你,也……舍不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