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山深深看了林卫国一眼:“林站长,这要是出了事……”
“出了事我负责。”林卫国重复了一遍,声音不高,却让所有人都听得清楚,“但如果我们能既保证安全,又保住船期,就是为车站创造了效益。开始行动吧。”
林卫国的目光在每个人脸上扫过,带着信任,也带着压力。
短暂的沉默后,王振山第一个动了,“好,就按林站长说的办。老张,抓紧处理!”
被叫做老张的老列检员应了一声,带着徒弟快步跑去取工具。李主任也立即奔向信号楼。
半小时后,经过紧急处理的故障车辆在王振山的亲自监护下,缓缓启动,以极慢的速度向段内检修点驶去。
林卫国一直站在站台上目送列车远去,直到它安全转入段管线,才转身对身边的办公室主任说,“通知班子成员,一小时后开个短会。”
回到办公室,林卫国刚坐下,电话就响了。是车务段段长段永贵打来的。
“卫国同志,听说你刚才处理了一起车辆故障?没有按常规上报?”
林卫国握着话筒,语气沉稳,“段长,情况特殊。故障车辆承运的是保船期的煤炭,如果按常规处理,会造成港务索赔。我在确认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采取了临时措施,目前车辆已安全进入段内检修点。”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传来段永贵的声音,“安全是红线,你要把握好分寸。不过,能为运输效益考虑,这个思路是对的。下不为例。”
“我明白,谢谢段长。”
放下电话,林卫国轻轻呼出一口气。
他知道,刚才的决策确实冒险,但在这种老站,有时候按部就班反而难以打开局面。
一小时后的会议室里,气氛有些微妙。
林卫国坐在主位,开门见山,“今天召集大家,主要是谈谈安全和效率的关系。”
他目光扫过在场的副站长和各车间主任,“安全生产是天,这个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我们也要考虑运输效益。像今天这种情况,如果机械地执行规章,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客运主任忍不住开口,“林站长,规章毕竟是为了保障安全……”
“规章要执行,但不能死执行。”林卫国接过话头,“我仔细研究过相关细则,其中明确规定了在特定条件下的临时处置权限。关键是要准确判断风险等级,制定周密的预案。”
他看向一直沉默的王振山,“王站,你今天跟车监控,感觉风险可控吗?”
王振山抬起头,目光复杂,“处置得当的话,确实可控。但这种做法需要极强的现场判断能力,不是每个情况都适用。”
“说得对。”林卫国点头,“所以接下来,我建议由王站牵头,组织各车间技术骨干,对常见故障的应急处置方案进行梳理细化。既要守住安全底线,也要尽可能减少对运输秩序的影响。”
这个提议让在座的人都有些意外。
原本以为新站长要搞“新官上任三把火”,没想到如此务实。
王振山的脸色缓和了些“这个工作确实有必要。我尽快拿出方案。”
散会后,王振山留了下来。
“林站长,有件事要向您汇报。”他关上门,语气比之前恭敬了些,“下月初局里要下来进行安全标准化检查,这次检查结果直接关系到明年的投资计划。我们站……在台账资料方面还有些欠缺。”
林卫国若有所思,“台账资料是形式,关键还是现场管理。这样,你主抓现场整治,资料这块我亲自盯。”
王振山明显松了口气:“好的,我马上安排下去。”
看着他离开的背影,林卫国知道,这只是开始。在这个位置上,每一天都是新的考验。
他拿起内线电话,“请办公室把近三年的安全台账送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