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的灯光一直亮到深夜。
林卫国面前摊开着三大本厚厚的安全台账,纸张边缘已经泛黄卷曲。
他逐页翻阅,不时用红笔在便签上记录要点。
台账记录之粗糙超出他的预期。
去年第三季度的调车作业安全检查,连续七周记录完全雷同,连标点符号都不差。
今年春季设备检修记录,多处签名笔迹明显出自同一人。
凌晨两点,他合上最后一本台账,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问题比他想象的更严重——这已不是简单的记录不规范,而是系统性造假。
第二天一早,林卫国提前半小时来到办公室。
七点整,他让办公室主任通知安全科、技术科全体人员,以及各车间主管安全的副主任,八点在会议室开会。
七点五十分,林卫国端着茶杯走进会议室时,人已经到齐了。
他注意到安全科长老陈的眼圈发黑,技术科长的坐姿有些僵硬。
“人都到齐了,我们开始。”林卫国在主位坐下,开门见山,“昨晚我看了近三年的安全台账。”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得能听到空调的运转声。
“我想请教各位,”林卫国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去年八月十三日到九月三十日,这七周时间里,我们站的调车作业安全状况,真的完全一致?连一个隐患都没有变化?”
安全科长老陈的额头渗出细汗:“林站长,这个……可能是记录人员图省事,照抄了前面的……”
“照抄?”林卫国轻轻放下茶杯,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心里一紧,“安全记录是可以照抄的吗?如果连记录都能造假,现场作业谁敢保证没有水分?”
林卫国拿起另一本台账,怒气杨了杨,“还有春季设备检修,十二处签名笔迹相同。请问,我们站什么时候实行了集中签名制度?”
技术科长试图解释,“可能是负责记录的同志代签了……”
“代签?”林卫国打断他,“设备检修关系到行车安全,谁给的权力代签?”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林卫国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已经开始忙碌的站场,“局里安全检查组下个月就要来了。以我们现在这个状态,能通过检查吗?”
转过身,林卫生目光锐利,“不是能不能保住投资的问题,是配不配当铁路人的问题!”
安全科长老陈低下头,“林站长,我们立即组织整改……”
“整改是必须的。”林卫国的语气稍微缓和,“但不是为了应付检查。王站。”
王振山立即抬头:“在。”
“你牵头,成立台账整改专项小组。各车间主任是第一责任人,三天内完成自查。我要看到真实、完整、规范的记录。”
“明白。”王振山点头。
“另外,”林卫国回到座位,“从今天起,安全科每日交班会增加一个环节,随机抽查两个作业点的实时监控录像。发现问题,当场剖析,当场追责。”
这个决定让在场的人都愣住了。
每日抽查监控,这意味着任何违规作业都无所遁形。
散会后,王振山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