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旅游公司(1 / 2)

金属钥匙轻轻一转,玻璃门应声而开,那声响犹如晨雾中清脆的鸟鸣,在寂静的空气中回荡。

詹妮弗的高跟鞋如同鼓点一般,有节奏地叩击着大理石地面,最终停在“星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铜质牌匾前。

那牌匾上的字体,是李静精心挑选的,圆润中藏着棱角,宛如她们此刻的处境,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十几天前我和大鱼哥、李来福在密室里展开的蓝图,如今已化作墙上悬挂的海岛卫星地图。

那红色的图钉犹如一颗颗璀璨的宝石,标记着计划开发的潜水点。

而在会议室的角落,保险柜宛如一座坚固的堡垒,守护着比金砖更为沉甸甸的东西:

詹妮弗用旧部关系,换来的跨国投资意向书,以及李静连夜整理的《岛国旅游资源评估报告》。

“账户开在维拉港的离岸银行,首笔资金到账三千万美金。”

我将打印好的流水单,轻轻推到秦岚面前。

她正全神贯注地对着电脑屏幕,仔细核对游艇购置合同,仿佛那屏幕上的每一个字都是她生命的一部分。

沈离歌则靠在窗边,专注地擦拭着望远镜,镜片的反光中,映出港口停泊的“海鲸号”。

那艘游艇犹如一头沉睡的巨兽,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着被唤醒。

而大鱼哥通过航运协会搞到的这艘二手豪华游艇。

在重新喷绘时,詹妮弗特意要求去掉了所有张扬的标识,只在船舷描了道细如游丝的银线,宛如一条灵动的银蛇,为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韩馥的人,这星期在公海出现过三次。”

这句话犹如一道惊雷,在空气中炸响,让所有人的神经都紧绷了起来。

沈离歌突然开口,指尖在望远镜筒上敲了敲,

“上次他们劫了艘马来西亚的货轮,国际刑警的通缉令已经发出来了。”

自从我们来个公司后,我们将韩馥留下的账本复印了一百份,分别寄给国际刑警组织、沿海国家警察机构。

国际刑警已经将他们列入全球通缉的名单,他们就像一群见不得光的老鼠,到处东躲西藏!

空气瞬间凝固,秦岚握着鼠标的手顿了顿,屏幕上“私人飞机通航审批进度”的页面还在刷新。

我们都清楚,那串以“星屿旅游”名义注册的飞机尾号。

此刻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韩馥那副金丝眼镜和邪魅的微笑,至今仍在噩梦里清晰如昨。

詹妮弗的第一场公司发布会,开在维拉港洲际酒店的水晶厅。

她穿着量身定制的亚麻色西装,站在投影幕前讲解“荒岛生态旅游”概念,身后是无人机航拍的岛屿全景:

白色沙滩环着翡翠色泻湖,雨林深处隐约可见百年榕树。

台下闪光灯不断,有记者注意到她腕上没戴名表,只系着根编绳手链——那是我在荒岛送给她的兽骨手链,

“要让投资人看到我们扎根这里的决心。”

她昨晚在策划会上说这话时,李静正在核对发言稿里的每一个数据。

“李小姐,请问贵公司如何确保外籍游客的安全?”

当地的记者举起话筒。

李静接过詹妮弗递来的麦克风,英语发音带着剑桥腔的圆润:“我们与当地海岸警卫队,签订了二十四小时联防协议,所有游艇,都配备卫星定位系统。我们还请了一支一百余人安保人员,配备了专业武器!”

她翻开手中的皮质文件夹,里面是盖着维拉港海事局红章的批文,

“至于生态保护,我们聘请了剑桥大学的生物团队进行物种监测,这是首期投入的环保基金证明。”

我和秦岚坐在会场后排,看着李静从容应对媒体的样子,很难想起她当初在船舱里抱着英语词典备课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