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旅游公司(2 / 2)

散场时,大鱼哥带着两个穿花衬衫的本地人走来,袖口露出的刺青,在水晶灯下若隐若现。

“通航批文下来了,”他把牛皮纸袋塞给詹妮弗,压低声音,“但国际航线得绕开菲律宾海域,那边还是最近国际通缉的海盗韩馥的老巢。”

詹妮弗点点头,从手包里拿出张支票:“码头扩建的预付款,按说好的比例。”

大鱼哥接过支票时,我注意到他拇指里戴上一个大金戒指。

自从加入公司后,他一改吊儿郎当的样子,成为公司的得力干将!

真是应了发展就是硬道理!

首架载着德国旅行团的“星屿号”公务机,降落在岛上临时修建的草坪机场时,李静正带着地接团队检查客房。

竹制别墅的露台上摆着新鲜采摘的鸡蛋花,浴室里装着过滤后的山泉水,每个床头柜都放着本烫金封面的《岛屿生态手册》,扉页是詹妮弗手写的欢迎词。

德国领队捧着手册惊叹时,我在监控室里看着沈离歌操作无人机。

镜头扫过远处雨林边缘——那里藏着我们用集装箱改造成的武器库,里面锁着的不是金砖,而是韩馥上次袭击时遗落的半截船锚。

“瑞士银行的理财顾问来了电话。”秦岚把平板电脑递给詹妮弗,屏幕上是不断攀升的资金流水,“有三个欧洲家族基金想参与二期开发,条件是要拿到岛屿西侧的度假村冠名权。”

詹妮弗盯着地图上标记的“鲨鱼湾”,那是韩馥曾经停泊海盗船的地方,如今被我们规划成高端潜水区,每个潜点都用古希腊海神命名。

“告诉他们,冠名可以,但必须拿出两百万美金做珊瑚礁修复。”

她拿起红笔在“鲨鱼湾”上画了个圈,笔尖重重顿了顿,“还要加上一条:所有游客必须参加反海盗知识培训。”

深夜的会议室里,灯光映着墙上的世界地图。

李静用激光笔指着东南亚航线:“马来西亚民航局回复了,允许我们的飞机在兰卡威经停,但需要提供过去半年的安全飞行记录。”

詹妮弗把一叠文件推过来,最上面是国际刑警组织的《海盗活动风险评估报告》,韩馥的名字被红笔圈了三次。“我联系了以前的佣兵朋友,”

她敲了敲报告,“他们可以在公海提供武装护航,但费用得从明年的预算里出。”

詹妮弗突然笑了,伸手关掉了大部分顶灯,只留下地图上方的射灯。

光束里漂浮着细小的尘埃,像极了我们初到荒岛时看到的星屑。

“知道为什么选维拉港吗?”她指尖划过地图上那个形似海马的岛国,“因为这里的法律允许我们用商业实体申请私人武装,只要挂着‘海上安保’的牌子。”

秦岚猛地抬头,李静推了推眼镜,而我看着窗外停机坪上泛着冷光的飞机。

突然明白那些用合法身份包裹的商业布局,从来都不是为了躲避,而是为了在阳光下,筑起比礁石更坚固的防线。

半年后的清晨,我在别墅露台上看着“海鲸号”载着日本旅行团出海,船头飘扬的星屿旅游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

詹妮弗穿着潜水服走过,腰间挂着的浮力装置上刻着一行小字:“致所有在暗夜里筑光的人”——那是李静找工匠刻的,在我们拿到国际旅游协会认证的那天。

书房里,秦岚正在整理新到的通航文件,最新一页盖着法国民航局的蓝章。

沈离歌靠在门框上擦拭手枪,枪身刻着的鲨鱼图案被磨得有些模糊——那是从韩馥遗弃的船上找到的,如今成了我们安保团队的标志。“大鱼哥来电话,”

他忽然说,“韩馥的船队在索马里被美军拦截了,国际刑警已经发出引渡令。”

阳光透过百叶窗落在办公桌上,詹妮弗和李静的合照摆在相框里,背景是公司开业那天升起的第一面旗。

我拿起桌上的卫星电话,拨通了维拉港移民局的号码——这次不是为了“证件”,而是为了申请将岛屿东侧的海湾命名为“新生湾”。

电话接通时,远处传来飞机的轰鸣声,那是载着中国游客的首航航班,正越过赤道,在海岛上空划出一道明亮的轨迹。

而保险柜里,曾经可能用来交易的金砖位置,如今放着一份烫金的《全球可持续旅游目的地》认证证书,在晨光中折射出比黄金更温暖的光。

而秦岚显然是非常的激动,几天都没睡好了。

因为这班中国游客中,有五年未见的父母,还有我和秦岚、沈离歌身份资料及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