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 > 第362章 情报网的 “毛细血管”

第362章 情报网的 “毛细血管”(2 / 2)

“云娘,有件事想托你。” 江兰等官员夫人走后,拉着苏云娘的手说,“你陪官眷说话时,要是听到她们说‘家里大人和谁聚会’‘哪里有囤粮’,就记下来,用‘药方暗号’传给我们 —— 比如‘柴胡三钱’就是‘官员和八爷党有联系’,‘当归五钱’就是‘有囤粮迹象’。”

苏云娘眼眶一红:“江大人,您救我脱籍,还帮我开了护理坊,我早就想报答您了。您放心,我一定记牢暗号,不耽误事。” 江兰还增拨了 200 两银子,帮苏云娘扩大小坊,“坊子大了,来的官眷更多,也更方便。”

商号的情报点,大宝直接负责。瑞祥号全国五十家分铺的掌柜,都是他一手选的,多是在盐政改革、平准基金中受过新政恩惠的。大宝给每个掌柜发了 “账本暗号”:“在‘进货量’栏里,要是写‘丝绸 50 匹’,实际就是‘士绅私藏盐引 50 张’;每月漕运对账时,你们把情报夹在账本里,我会统一汇总。” 扬州分铺的张掌柜,之前被载锡垄断盐源,是大宝帮他夺回的,当即拍胸脯:“大掌柜放心,我肯定查得明明白白!”

丫蛋则留在京城,培训这些情报人员 “隐蔽传递”。她编了本《情报收集手册》,里面写着 “只听不说、不追问、不暴露”—— 比如王掌柜在茶馆听到客人说 “张士绅囤粮”,不用问 “囤在哪里”,记下来就行;苏云娘陪官眷说话,听到 “聚会”,不用问 “和谁聚”,记下来就行。她还教王掌柜 “用茶油浸茶叶纸,防水还不易被发现”,教李驿卒 “包裹标签用浆糊粘牢,别掉了”。

没过多久,情报网就发挥了作用。苏州的苏云娘,给一位知府夫人侍疾时,听到夫人和丫鬟聊天:“老爷昨天和张士绅聚会,说张士绅藏了 50 张盐引,在城西粮仓,还说要等盐价涨了再卖。” 苏云娘记在心里,给知府夫人开药方时,特意写了 “当归五钱”。算术生取走药方,报给江兰,江兰立刻让大宝协调瑞祥号苏州分铺,带京营士兵去城西粮仓,果然查获了 50 张私藏盐引,张士绅被治罪,苏州的盐价很快回落至 35 文 / 斤,百姓们又能买到便宜盐了。

西北的情报也来了。保定的李驿卒,收到一个 “蓝色标签” 的包裹,里面的纸条写着 “凉州黑松坡有商队运粮 1000 石,像是达尔罕余党”,还标了个 “红” 字(紧急)。李驿卒赶紧把纸条夹在考勤册里,京营士兵当天就送了京。江兰立刻报给胤禛,派江柱子从西北军营调兵,联合漠北策凌汗的蒙古骑兵,连夜赶到黑松坡,查获了 1000 石囤粮,抓获了 10 名达尔罕余党 —— 原来他们想借粮荒煽动牧民抗税,还好情报来得及时,没酿成大祸。

可八爷党旧部也没闲着。他们听说京城有了情报网,就派人去清风茶馆,收买伙计刘二:“给你 50 两银,你帮我盯着王掌柜,看他每天和谁见面、收什么东西,有消息就告诉我。” 刘二贪财,答应了下来,每天偷偷盯着王掌柜的后堂,还想翻王掌柜的茶叶罐。

王掌柜很快就发现了不对劲 —— 刘二以前从不往后堂去,最近却总往那边凑,还时不时偷看。王掌柜按江兰教的,悄悄告诉了门口巡查的士兵,士兵当场抓获了收买刘二的人。刘二因为 “还没传递情报”,被从轻发落,王掌柜看着被带走的收买者,感慨地说:“江大人早说过会有坏人来,还好有士兵保护,不然我这茶馆就麻烦了。”

一个月后,通政司外编的情报汇总处,堆满了各地传来的情报。江兰看着情报分类表,上面 “红” 级情报从最初的 “半月 1 条” 变成了 “每日 1 条精准”,“黄”“蓝” 级情报也多是 “某县医馆缺药”“某乡玉米种不够” 的民生问题,能及时协调解决。

胤禛来汇总处视察时,看着墙上的情报地图 —— 密密麻麻的红点、黄点、蓝点,覆盖了京城、江南、西北,笑着对江兰说:“兰丫头,你这‘毛细血管’情报网,比朕的斥候还管用!有了这网,新政在地方,再也不用蒙着眼睛走路了。”

江兰站在地图前,看着那些熟悉的名字 —— 王掌柜的清风茶馆、李驿卒的保定驿站、苏云娘的苏州护理坊,心里满是踏实。这张情报网,藏的不是冰冷的眼线,是一个个受过新政恩惠、愿意守护新政的普通人,是他们用日常的闲谈、包裹、药方,织成了守护百姓的网。

“姐姐,大宝从广州发来情报,说查到有海外商船和八爷党旧部有贸易往来,可能在运违禁品。” 丫蛋拿着密报跑进来,脸上带着担忧。

江兰接过密报,眉头皱了皱:“让大宝盯紧点,咱们的情报网,还要往海外伸伸 —— 不能让八爷党从海外搞破坏。”

清风茶馆里,王掌柜正给客人倒茶,脸上依旧挂着笑;保定驿站里,李驿卒的儿子放假回来,帮着父亲整理包裹;苏州护理坊里,苏云娘正给一位官眷捶腿,聊着兰馨学院的新鲜事。这些平常的场景里,藏着最坚实的力量 —— 新政的守护,从不是靠权力,是靠每一个愿意为百姓、为家国出份力的普通人。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