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 > 第351章 财政透明化的 “玻璃账本”

第351章 财政透明化的 “玻璃账本”(2 / 2)

王二柱接过单子,眯着眼睛看了半天,突然摇头:“不对!这印是假的!俺上个月送石料时,顺昌号的印比这个大一圈,‘昌’字的最后一笔是竖钩,不是竖弯钩,你们看!” 他指着单子上的印章,又从怀里掏出一张顺昌号给的收条,上面的印章果然不一样。

李青心里一紧,立刻让同伴守着账本,自己拿着单子跑回户部,把这事报给了江兰。江兰当即请胤禛批了查账令,带着十名算术生和二十名京营士兵,坐着马车直奔郑州 —— 她倒要看看,这 50 万两河工银,到底花在了哪里。

马车走了五天,才到郑州河工驻地。江兰刚下车,就被一股刺鼻的霉味呛得咳嗽 —— 河工的帐篷漏着雨,地上满是泥泞,几个工匠正蹲在角落里啃硬邦邦的窝头。河工总管见江兰来了,慌得手忙脚乱,想拦着不让进石料库。

“总管大人,是想拦着我们查石料,还是里面有见不得人的东西?” 江兰语气冷淡,挥手让士兵推开库门。门一打开,大家都愣住了 —— 库里的石料堆得稀稀拉拉,根本没有 1000 方。江兰让士兵用方尺实测,每堆石料都量得仔细,最后算下来,总共只有 800 方,少的 200 方早就被顺昌号的人拉走,卖给了附近的砖窑。

接着查工匠名册。工部报的是 1500 人,可江兰让士兵在营地门口摆了张桌子,说 “按手印领粥,每人一碗”,最后只来了 500 人。“剩下的 1000 人呢?” 江兰问总管。

总管低着头,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旁边一个叫李四的工匠突然站出来,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纸:“大人,那 1000 人的名字都是假的!这是总管让俺按手印的记录,他说按一个给 5 文钱,俺按了 200 个,得了 1 两银,可这些钱还不够买件新衣裳!” 说着,他撩起袖子,露出胳膊上的淤青 —— 那是总管催他按手印时打的。

江兰又让大宝从瑞祥号郑州分铺调来 “黄河沿岸石料价目表”,上面清清楚楚写着:郑州本地青石 30 两 \/ 方,耐水青石 40 两 \/ 方,根本没有 50 两的价。加上虚报的工匠工钱(1000 个假工匠,每月多领 5000 两)、偷工减料的堤坝材料(用沙土代替水泥,节省 2 万两),算下来,工部在郑州河工上,足足虚报了 30 万两!

回到京城,江兰把所有证据都摆在了朝堂上:假印章的对比图、实测的石料数量记录、李四的手印记录、价目表,还有其他工匠的联名证词。魏大人还想狡辩,说 “耐水青石就是 50 两一方,是瑞祥号的价目表不准”。

“是吗?” 江兰从袖中取出一块青色的石头,放在案上,“这是瑞祥号从江南采买的耐水青石,泡在黄河水里三个月,还是好好的,单价 40 两一方。魏大人要是不信,咱们可以把顺昌号的‘耐水青石’找来,对比一下质量 —— 看看是真耐水,还是普通青石刷了层漆。”

魏大人看着那块石头,脸色从红变白,又从白变青,“扑通” 一声跪在地上,声音都在发抖:“臣…… 臣认罪!那 30 万两,臣和顺昌号的掌柜私分了,臣鬼迷心窍,求皇上饶命!”

胤禛气得手都在抖,指着魏大人骂:“你贪的不是税银,是百姓的命!黄河堤坝漏水,百姓为了缴税卖粮卖地,你却拿着这些钱盖大宅子、娶小老婆,你的良心被狗吃了吗?” 他当即下旨:革去魏大人的官职,抄家追回 30 万两赃款,退还给郑州被摊派的百姓;黄河河工交由赵大人接管,必须在汛期前修好堤坝。

几天后,郑州的百姓们都领到了退回的 2 两税银。王二柱拿着银子,特意去瑞祥号分铺道谢,还带了一袋新收的玉米:“江大人的玻璃账本真管用!以后俺再也不拒缴税银了,缴得明白,花得实在,值!”

瑞祥号郑州分铺的掌柜把消息报回京城:“现在百姓拒缴杂税的人从 20% 降到了 5%,河工税银的收缴率达到了 98%,比之前高多了。还有不少百姓主动来问‘下个月的账本啥时候更’,都想看看税银花在了哪里。”

追回的 30 万两赃款,江兰奏请胤禛:10 万两用来买耐水青石和水泥,修补郑州的黄河堤坝;20 万两拨给美洲探路队,采购物资。大宝拿着这 20 万两,在广州对比了三家商栈的帆布样品 ——“广兴号” 的帆布最耐用,浸泡在海水里 7 天也没破损,还能防盐腐蚀。他订了 1000 匹,让商栈在帆布上印 “大清探路队” 五个字,既实用又显气势。

江兰站在户部的 “玻璃账本” 前,看着百姓们围着账本讨论,脸上满是笑意。一个蒙古牧民巴图,从漠北来京城办事,指着绿字的 “漠北医馆支出 2 万两” 问算术生:“小先生,这钱是不是给我们漠北的?” 算术生用蒙古语解释:“是啊,这 2 万两买了冻伤膏和退烧药,在漠北新增了 2 家医馆,以后牧民们看病不用跑远路了。” 巴图高兴得直拍手,说要把这事告诉部落的人。

“姐姐,萨仁从兰馨学院写信来了!” 丫蛋拿着一封信跑过来,脸上满是兴奋,“她说她学了复式记账法,帮部落算了牛羊贸易账,还说要把‘玻璃账本’的法子带回漠北,让蒙古的财政也透明起来,这样部落的人就更信任朝廷了。”

江兰接过信,信上是萨仁歪歪扭扭的汉字,还画了个小小的玻璃账本:“江奶奶,玻璃账本真好,能让大家知道钱花在哪。我要教部落的人记账,还要让他们知道,朝廷的税银是用来帮我们的,不是来抢我们的。”

夕阳落在玻璃账本上,金色的光透过透明的玻璃,照在账本上的黑字、绿字、蓝字上,像是给每一笔清白的收支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江兰如今鬓边满是银丝,却觉得比年轻时更有劲儿 —— 财政透明了,百姓信任了,新政的根基才算真正稳了。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