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 > 第349章 改革成效的可视化呈现

第349章 改革成效的可视化呈现(2 / 2)

雍正四十五年冬月十六,第一批《雍正新政成效图》开始张贴。京城选了十个最热闹的地方:菜市口、正阳门、国子监、茶馆街、旗人聚居区…… 每贴一张,都围满了百姓。

菜市口的粮食图刚贴好,张老栓的远房侄子张二就挤了进来,他在京城做帮工,看到图上 “张老栓” 三个字,激动得指着柱子喊:“这是我叔!我叔以前真的就剩 200 斤余粮,去年我去无锡,他家里堆了好几袋玉米,还给我装了 10 斤!” 周围的百姓一听,都凑过来看:“真的啊?那红柱子比蓝柱子高这么多,可不是假的!”

正阳门的盐价图前,王大娘的表亲李婶正好路过,她拿着刚买的盐,对身边人说:“我娘家在太原,我大娘说现在盐价真的 35 文,比以前省不少。你看这图,红柱子比蓝柱子细,就是花的钱少了!” 有个之前买过私盐的百姓,摸着下巴说:“早知道官盐这么便宜,我还买私盐干啥?以后就买官盐!”

旗人聚居区的旗人图前,更热闹。阿济格带着儿子也来了,孩子指着图上的小画,大声说:“爹,这是你!你给我买肉吃!” 周围的旗人围着阿济格问:“入学堂真能挣 6 两?比旗饷多这么多?” 阿济格拍着胸脯说:“我现在每月能织 4 匹布,挣 8 两!你们看这图,红柱子这么高,还能有假?” 没入学堂的旗人听了,都嚷嚷着 “明天就去报名”。

也有不怀好意的人。江南士绅顾老爷的管家,偷偷溜到茶馆街的图表前,想趁人不注意把图撕了 —— 顾老爷一直不满新政,觉得断了士绅的财路,让管家来搞破坏。可他刚伸手,就被旁边的百姓拦住了:“你干啥?这图是说咱日子变好的,你敢撕?” 周围的人也围了上来,管家吓得赶紧跑了,再也没人敢来捣乱。

三天后,京城的大街小巷,几乎人人都在说《雍正新政成效图》。茶馆里,以前讨论 “新政好不好” 的百姓,现在都在说 “红柱子比蓝柱子高多少”;学堂里,先生拿着图给学生讲课,说 “这就是新政让百姓过好日子的证据”;连皇宫里的太监宫女,都在议论 “张老栓的余粮真多”。

户部的奏报很快送了上来:“京城百姓对新政的支持度,从 60% 升到了 90%;江南的士绅再没人敢传‘新政不好’的话;西北的旧官员,也主动递了‘火耗银用於民生’的方案。” 胤禛拿着奏报,笑着对江兰说:“兰丫头,你这图,比朕派十个钦差去宣讲都管用!”

江兰站在御书房的窗前,看着远处正阳门方向,百姓围着图表讨论的热闹景象,心里满是踏实。她想起三个月前,还有人在质疑新政;现在,一根根红色的柱子,把 “日子变好” 这四个字,刻进了百姓心里。

“姐姐,大宝哥从广州回来了,说想把《雍正新政成效图》也印成小册子,带到美洲去,让外邦人看看咱们大清的新政多好!” 丫蛋拿着大宝的信跑进来,脸上满是兴奋,“还有,东北的八旗也来信,说想让咱们把图寄过去,贴在东北的城墙上,让那边的旗人也看看!”

江兰接过信,看着上面 “美洲探路队下月出发,带图表小册子十本” 的字样,嘴角忍不住上扬。她转头看向小宝刚画好的 “全国新政推广图”,上面用红点标着已经推广新政的地方,用黄点标着即将推广的地方,密密麻麻,像撒在大清版图上的星星。

“好啊。” 江兰笑着说,“让大宝把图带去美洲,让外邦知道,咱们大清不仅有丝绸茶叶,还有让百姓过好日子的新政;让东北的旗人看到图,也能早点入学堂,过上好日子。”

雪又下了起来,落在《雍正新政成效图》的木板上,却没挡住百姓看图的脚步。菜市口的粮铺前,掌柜把图表的说明抄在木板上,挂在粮铺门口;旗人聚居区的学堂里,阿济格成了 “讲解员”,每天都有人来问他 “织布怎么学”;国子监的学生们,还把图表上的数据编成了歌谣,唱遍了京城:“红柱子高,蓝柱子矮,新政让咱富起来;缴银少,产粮多,日子越过越红火……”

江兰站在兰馨学院的操场上,听着远处传来的歌谣,看着雪花落在孩子们的笑脸上,忽然觉得,这四十三年的辛苦,都值了。她想起自己刚穿越成包衣丫头时,江王氏为了省盐,炒菜几乎不放盐;想起推番薯时,老农质疑 “这玩意儿能当粮”;想起推火耗改革时,官员们的反对…… 现在,这些都成了过去。

“再等一年,等美洲的玉米种子回来,等新君能稳住新政,我就能放心退休了。” 江兰心里默念着,伸手接住一片雪花 —— 雪花很轻,却像承载着无数百姓的好日子,落在她的掌心,慢慢融化成水,带着一丝暖意。

御书房的钟声又响了,浑厚的声音穿过雪花,传遍京城,像是在为这看得见、摸得着的新政成效喝彩,也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美洲征途,奏响更响亮的序曲。江兰握紧手里的奏报,转身往瑞祥号分铺走 —— 她要去告诉大宝,图表小册子要多印些,不仅要带去美洲,还要带去江南、西北,让全大清的百姓,都能看到这一根根红色的柱子,看到日子变好的希望。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