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商科办得红火时,江兰也完成了两本教材的编写。《护理大全》分上下两册,上册是 “日常护理”,教 “织户肩颈劳损推拿”“孩童感冒护理”,还附了小宝画的插图 —— 比如 “推拿肩颈的穴位图”“熬药的火候示意图”;下册是 “急症处理”,讲 “中暑、烫伤、痘疹” 的急救方法,秋杏还加了 “西北军屯防疫案例”,比如 “用艾草熏屋子防瘟疫”“喝绿豆汤解暑”。
《算术进阶》则完全按 “实用” 来编,第一章是 “亩产计算”,教农户算 “番薯套种水稻的亩产”(比如 “一亩地种 400 株番薯,每株收 2 斤,再套种 200 株水稻,每株收 0.5 斤,总亩产多少”);第二章是 “贸易差价”,教商户算 “丝绸在不同国家的溢价”(比如 “江南丝绸每匹 50 两,运到伦敦能卖 100 两,扣除关税、海运费,每匹赚多少”);第三章是 “损耗核算”,教 “海运、仓储的损耗计算”(比如 “运 100 匹丝绸,海运损耗 5%,仓储损耗 2%,最后能剩多少匹”)。每章后面都有 “实操题”,用的都是真实的农户、商户案例。
教材编好后,江兰让人送了些样本到各省的官办学校,可一开始却遇到了质疑。河南地方官刘大人说:“女子编的教材,能教好男童?怕是不严谨。” 江兰没有争辩,只是请胤禛派户部官员去西南考察 —— 当时兰馨医馆正用《护理大全》培训了 50 名护士,去西南治痘疹,之前西南痘疹治愈率只有 30%,用了教材里的 “隔离护理法”“草药洗浴法” 后,治愈率提升到了 70%;河南的农户用《算术进阶》算亩产,发现之前地主把 “番薯亩产” 算成 “800 斤”,实际按教材算能收 1200 斤,一下子纠正了 300 多户的错账。
看到这些成果,胤禛下旨:“《护理大全》《算术进阶》定为全国官办学校(含女子学堂)的教材,工部立刻刊印 10 万册,分送各省,让农户、商户的孩子都能学!”
消息传到兰馨学院,女子商科的学员们都激动得哭了。苏云拿着刚印好的《算术进阶》,翻到 “贸易差价” 那章,指着自己之前做过的题说:“你看,这道题就是江姑娘给咱们练的,现在全国的孩子都能学了!” 王巧儿则把《护理大全》送给母亲,教她 “肩颈推拿”,说:“娘,以后您织丝绸累了,我给您按按,就按教材里教的方法。”
半年后,江兰去江南考察。王瑞带着她去看江南丝商联盟办的 “女子账房”,里面的账房先生都是兰馨商科的毕业生,正在帮商户们核对英商、荷商的货单,没有一个算错的;西南某县的官办学校里,学童们拿着《算术进阶》,帮家里算 “番薯亩产”,有的孩子还在田埂上教农户 “怎么算才能不被地主坑”;兰馨医馆的护士们,带着《护理大全》去西北军屯,教士兵们 “怎么护理伤口”“怎么防中暑”。
江兰站在江南的丝市上,看着商户们忙着和外邦商人谈生意,姑娘们用流利的外语核对货单,学童们拿着教材在田埂上算亩产,突然想起穿越前的自己 —— 那个在医学院里学护理,却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从未想过能在这个时代,用知识帮这么多人。
回到京城,江兰把女子商科的教案、教材的手稿,都放进了之前装 “十年计划” 的樟木箱里。箱子里还多了一张 “商科毕业生名录”,上面写着 “王巧儿(瑞祥号伦敦分铺管事)、苏云(驻日使馆贸易协调员)、林阿妹(泉州茶商总账房)”,每个名字后面都跟着她们的成就。
春桃走进来,手里拿着刚收到的信,是西南某县的农户写的:“谢谢江姑娘的《算术进阶》,俺家孩子用教材算清了亩产,今年多收了 300 斤番薯,冬天不用饿肚子了。”
江兰接过信,笑着对春桃说:“你看,这就是‘传承的种子’—— 教一个姑娘,能帮一家商户;印一本教材,能救一方农户。十年前觉得‘育人才’难,如今才知,不过是把‘避坑的本事、实用的知识’一点点传下去,总有一天会燎原。”
窗外的槐树发了新芽,嫩绿的叶子在风中摇晃,像无数颗正在成长的种子。江兰知道,女子商科还会培养更多的姑娘,教材还会帮助更多的人,而她要做的,就是继续守护这些 “种子”,直到它们长成参天大树,撑起大清民生、贸易的未来 —— 就像当年胤禛给她机会那样,给更多人 “用知识改变命运” 的机会。
晚风渐起,吹起桌上的教材书页,“实用” 两个字在灯光下格外醒目。江兰握紧拳头,心里暗定:等新君能稳稳接过新政的担子,她就把商科、教材的事交给毕业生们,回到瑞祥号,和家人一起过安稳日子 —— 但在那之前,她还要再送一批 “种子”,让知识的火,烧得更旺、更远。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