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三十五年春的广州码头,江兰正拆着一封从朝鲜寄来的信。信纸被泪水浸得发皱,字迹歪歪扭扭,是汉城华人王掌柜写的 —— 他上月运了五十匹丝绸去义州贸易,被朝鲜税吏扣在码头,说 “无大清官方背书,疑为走私”,他跑了五趟税吏衙门、三趟礼部,腿都跑肿了,丝绸还在栈房里堆着,再拖下去就要发霉。
“这已经是这个月收到的第二十七封求助信了。” 江兰把信放在桌上,对面的大宝也递来一份长崎商号的报告 —— 长崎华人李婶子的小儿子发了三天高烧,日本的汉医只会开 “白虎汤”,喝了没用,李婶子只能抱着孩子去唐人街的妈祖庙求神,差点耽误了诊治,最后还是瑞祥号的伙计送了些退烧药才稳住。
江兰指尖划过 “求助信” 三个字,心里渐渐有了主意。之前张书瑶、娜仁出使,虽谈成了贸易协议,但当地华人没有常设的求助渠道,遇到扣货、生病的事,只能靠商号伙计帮忙,既慢又不稳。“得设个常设机构,” 她对大宝说,“不仅能处理外交事务,还能帮华人解决难处,顺便把咱们的中医、丝绸传出去 —— 就叫‘大清女子使馆’,让女外交官牵头,女医配合,更懂民生需求。”
三日后,江兰带着详细的规划方案进了宫。御书房里,胤禛看着她递来的 “使馆职能表”,手指在 “外交协调”“华人帮扶”“文化交流” 三个板块上停留:“这三个职能,如何兼顾?不会顾此失彼吗?”
“回皇上,三者相辅相成。” 江兰解释道,“处理贸易纠纷是外交,帮华人讨回被扣货物,能让贸易更顺畅;为华人治病是民生,中医效果好,外邦人看了也会信任,反而能促进文化交流;而文化交流又能拉近与外邦的关系,让外交更顺利。”
她拿出两份具体规划:“汉城馆由娜仁牵头,她熟朝鲜贸易规则,还懂朝鲜语;配朝鲜籍助手金珠,方便和当地衙门沟通;女医选兰馨医馆的林秀,她擅长针灸和妇科,朝鲜妇女多有风湿、气血不足的毛病,正好能帮上忙。长崎馆由张书瑶负责,她和日本铜矿商、荷兰商馆都熟;配日本籍助手佐藤,懂中日双语;女医让苏湄去,她懂儿科和急救,长崎华人孩子多,用得上。”
“经费呢?” 马齐问道,“设两个馆,租房、招人、运物资,都要银子。”
“臣已和瑞祥号商量好,” 江兰说,“瑞祥号在汉城、长崎的分铺每年各拿出三千两贸易利润补贴使馆,主要用于药材和丝绸展品;国库每年各拨五千两,用于房租和人员俸禄,算下来,比派男官驻节省三成 —— 男官驻节要带护卫、幕僚,花费更多。”
张廷玉也点头:“臣觉得可行。民生外交最得人心,华人在海外有了依靠,会更念大清的好;外邦人通过中医、丝绸了解大清,也会更尊重大清,比派军队施压更有效。”
胤禛沉吟片刻,终于盖章批准:“准奏!此事就交给你统筹,礼部、瑞祥号都要全力配合,务必把使馆办好。”
方案获批后,筹备工作立刻展开。娜仁带着金珠去汉城选址,张书瑶和佐藤在长崎考察房源,林秀和苏湄则在兰馨医馆整理药材 —— 林秀选了当归、川芎、艾草等治风湿、妇科的药材,还编了《简易中医护理手册》,用朝鲜文标注用法;苏湄准备了柴胡、葛根等治感冒发烧的药材,手册用日文编写,还配了插图,方便不识字的人看。
江王氏也忙了起来,她带着织坊的姑娘们赶制使馆人员的制服:汉城馆用淡绿色缎面,绣上朝鲜国花金达莱;长崎馆用淡紫色细棉,绣上樱花图案,既显大清特色,又尊重当地文化。大嫂则帮着整理丝绸展品,选了织金、妆花、素缎等十种不同工艺的丝绸,每种都附一张小卡片,写着 “产地”“用途”“织法”。
小宝更是上心,他画了两套使馆布局图:汉城馆选的是义州贸易点附近的临街两层楼,一楼左侧是外交区,摆着谈判桌、档案柜,墙上挂着中朝贸易地图;右侧是医疗区,分诊室和药房,诊室内放着三张病床,药房的柜子上贴着朝鲜文标签。二楼是住宿区,每人一间房,还有一间共用的书房,摆着中朝书籍。长崎馆的布局类似,只是医疗区多了一间儿科诊室,文化区加了个小展台,专门放丝绸样品。
四月初,汉城馆率先落地。娜仁带着金珠、林秀抵达汉城时,王掌柜早已在码头等候,手里还提着一篮刚蒸好的年糕:“娜仁姑娘,可把你们盼来了!我的丝绸再不放行,就要发霉了!”
娜仁先去拜会朝鲜李相国,递上胤禛的批文和之前的人参直供协议:“相国大人,使馆设立后,大清商人的贸易备案会由使馆统一办理,既方便贵国衙门核查,也能避免走私,对两国都好。” 李相国本有些犹豫,听说能减少走私,又想起母亲的风湿还需要林秀诊治,便点头同意,还亲笔写了封信给税吏衙门,让他们配合。
第二天,娜仁带着金珠、林秀去税吏衙门。税吏一开始还想刁难,说 “需再等七日核查”,林秀笑着递上一包艾草:“大人,这是治风湿的好药材,我看大人走路有些不便,用艾草煮水泡脚,三日就能见效。” 税吏接过艾草,又看了李相国的信,脸色缓和下来,当场批了放行文书。王掌柜看着失而复得的丝绸,激动得给娜仁磕了个头:“您就是我们华人的活菩萨啊!”
汉城馆开馆第一周,就帮五个华人解决了货物被扣、租房纠纷的问题。林秀每周三在馆内义诊,第一天就来了二十多个病人,大多是朝鲜妇女和华人。朝鲜大臣金大人的老母亲患风湿多年,胳膊抬不起来,林秀给她针灸,又开了艾草泡脚的方子,半个月后,老夫人竟能自己梳头了。金大人特意送了十斤上等人参给使馆,还在朝鲜朝堂上称赞 “大清中医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