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意下达后,江兰立刻去兰馨学院筹备选拔。消息传开,学院里的女生都很兴奋,短短三天,就有五十人报名。选拔那天,江兰请了陈婉儿的朝鲜语老师 —— 前朝鲜贡使金先生,还有礼部的王老大人当考官。
第一关考外语对话,金先生用朝鲜语问 “大清与朝鲜互市中,最需注意的礼仪是什么”,林秀流利回答:“面见朝鲜国王需行拱手礼,不可行跪拜礼;议贸易时,需先谈农产,再谈丝绸,这是朝鲜的惯例。” 金先生点头称赞:“比不少朝鲜官员都清楚。”
第二关考应变,江兰模拟 “朝鲜使者拒接国书” 场景,让考生应对。苏湄上前,捧着模拟国书说:“国书乃两国邦交之证,与使者性别无关。若贵使因送书人是女子而拒接,恐会被传‘轻慢大清’,影响两国联姻情谊,得不偿失。” 这番话既不失礼,又点出利害,江兰当即记下她的名字。
最后,选出了陈婉儿、林秀、苏湄等十人,组成了大清第一批女外交官预备班。江兰把她们安排在兰馨学院的西院,这里安静,还能随时去图书馆查外邦资料。
江家人也来帮忙。江王氏听说要给女外交官做制服,立刻带着织坊的姑娘们忙活:“外交场合要庄重,不能太花哨,用淡蓝色的细棉布,领口绣朵小兰花,再配条素银腰带,既显身份,又不张扬。” 大嫂则帮着整理礼仪手册,把王老大人教的 “外邦礼仪禁忌” 抄成小册子,每人发一本。
小宝更是上心,他画了十张地图,分别是朝鲜、日本、英国等国的疆域图,还在旁边标注 “朝鲜多山,人参主产平安道”“英国多港口,主要贸易品是羊毛”,送给女孩子们:“你们记不住国情时,看看地图就清楚了。”
江老实看着院子里忙碌的众人,笑着对江兰说:“你这提议好,给姑娘们找了条新路子,以后谁还敢说女子不如男?”
培养过程中,江兰亲自授课。每天辰时,王老大人教礼仪,从 “如何拱手”“如何递国书”,到 “与不同外邦使者交谈的语气”,都手把手教;巳时,江兰讲谈判技巧,她举自己和东印度公司交锋的例子,教她们 “遇刁难时,先点出利害,再提解决方案,不要硬碰硬”;未时,金先生补外语,纠正她们的发音,教她们 “外交场合的敬语用法”。
一次模拟谈判中,陈婉儿扮演大清外交官,江兰扮演朝鲜使者,故意刁难:“贵国公主若嫁来朝鲜,需学朝鲜风俗,不可再用大清女官,否则便是不尊我朝。” 陈婉儿不慌不忙地回答:“公主嫁来,是两国情谊的象征,当尊重彼此风俗。我大清女官若参与交涉,是为了让沟通更顺畅,若贵国觉得不便,可约定‘重要事务男官议,日常沟通女官辅’,既不违贵国风俗,又不影响邦交,岂不是更好?”
江兰听了,满意点头:“说得好!谈判不是非要赢,而是要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这才是外交的本事。”
胤禛听说女外交官预备班的情况,特意去兰馨学院视察。他看到女孩子们在练习礼仪,动作标准,眼神坚定;又听了陈婉儿的模拟谈判,忍不住称赞:“不错,有外交官的样子。明年朝鲜使者再来,就让她们试试,看看能不能让金敏浩改变主意。”
消息传到朝鲜驿馆,金敏浩听说大清在培养女外交官,不屑地笑了:“不过是些女子,再培养也成不了气候,等她们真敢来交涉,我自有办法应对。” 可他身后的副使却有些担忧:“正使,听说那些女子都通朝鲜语,还懂咱们的国情,万一……”
“没什么万一,” 金敏浩打断他,“女子终究是女子,成不了大事。”
江兰得知金敏浩的态度,只是笑了笑,对女孩子们说:“他越轻视,咱们越要做好。总有一天,你们会站在外交场合,让他知道,大清女子不仅能议事,还能把事办得漂亮。”
夕阳西下,兰馨学院的西院里,女孩子们还在练习礼仪,淡蓝色的身影在余晖中格外醒目。江兰站在廊下,看着她们认真的模样,心里满是期待 —— 这不仅是培养一批女外交官,更是在打破千年的性别偏见,为大清的外交打开一扇新的门。她知道,试办一年只是开始,总有一天,大清的外交场合里,会有更多女子的身影,她们用能力证明 “女子未必不如男”,让外邦再也不敢轻慢大清。
夜色渐浓,江兰回到家,看到江王氏还在缝制服,小宝还在画外邦国情表。灯笼的光映在她们脸上,满是希望的神色 —— 这打破成规的一步,不仅是她一个人的努力,更是所有人的期待。而这颗 “女外交官” 的种子,已经在大清的土地上埋下,只要用心浇灌,总有一天,会开出绚烂的花。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