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打破成规的提议(1 / 2)

雍正三十四年春的京城,护城河边的柳树刚抽芽,嫩黄的枝条垂在水面上,漾起圈圈涟漪。礼部衙门外却气氛凝滞 —— 朝鲜使团的正使金敏浩站在台阶上,眉头拧成疙瘩,看着手持国书的女官张芸,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李主事,贵国怎会派女子来送国书?我朝鲜向来只与男官交涉,女子登堂议事,有失体统,这国书我不能接。”

张芸捏着国书的手指泛白,指尖的冷汗浸湿了绫绢封面。她是礼部最得力的译官,朝鲜语说得比不少男官还流利,此次送的国书里,关于 “求娶清朝公主” 的条款,还是她熬夜核对的译文,确保一字无错。可此刻,她只能僵在原地,听着金敏浩身后的副使们低笑,那些笑声像细针,扎得人耳朵疼。

“金大人,张译官精通朝鲜语,国书细节她最清楚,” 礼部的李主事连忙打圆场,“只是送国书而已,不分男女……”

“怎么能不分?” 金敏浩打断他,拂袖转身,“若贵国无男官可用,我等可明日再来,但若还是女子出面,休怪我等拒见!” 说完,他带着使团成员走进驿馆,厚重的木门 “哐当” 一声关上,把张芸和李主事拦在了门外。

张芸望着那扇紧闭的门,眼圈红了 —— 她寒窗苦读三年,不仅通朝鲜语、日语,还熟悉外邦礼仪,可就因为是女子,连送份国书都要被如此羞辱。李主事叹了口气,拍了拍她的肩:“张译官,别往心里去,这是朝鲜的规矩,咱们也没办法。”

这事很快传遍了朝堂。江兰是在瑞祥号总铺听秋杏说的 —— 秋杏去礼部送兰馨医馆的防疫文书,正好撞见张芸抹眼泪,问清缘由后,回来就跟江兰说了。“江先生,您说这是什么道理?张译官的朝鲜语比男官好,却连送国书都不行,” 秋杏替张芸委屈,“之前咱们跟英商交涉,陈婉儿姑娘翻译得又快又准,不也因为是女子,只能在幕后帮忙吗?”

江兰放下手里的互市账本,心里也泛起波澜。她想起去年和东印度公司使团交锋时,兰馨学院的陈婉儿在幕后翻译英文文书,精准度远超男译官,可就是不敢露面;还有张芸,上次核对朝鲜贡品清单,她一眼就找出了 “人参斤两不符” 的漏洞,却只能让男官出面禀报。“不是女子不行,是没人给她们机会,” 江兰站起身,眼神渐渐坚定,“朝鲜使者觉得女子登堂议事失体统,那咱们就培养一批女外交官,让他们看看,大清女子不仅能议事,还能把外交事务办得比男官还好!”

当天下午,江兰就带着准备好的方案,去御书房求见胤禛。此时,胤禛也刚接到李主事的奏报,正对着朝鲜国书皱眉 —— 国书上写着 “求娶清朝公主,望以男官议婚嫁细节”,字里行间都透着对女官的排斥。

“皇上,朝鲜使者拒与女官交涉,表面是守他们的‘规矩’,实则是轻慢我大清,” 江兰开门见山,递上方案,“臣建议,从兰馨学院选拔一批女子,培养成女外交官。这些女子大多通外语、懂通商,还熟悉外邦国情,只要教她们外交礼仪和谈判技巧,定能在外交场合独当一面,不仅能破朝鲜的偏见,还能让其他外邦知道,我大清女子不输男子!”

胤禛接过方案,目光落在 “选拔标准” 上:“通至少一门外邦语言、熟悉互市规则、应变能力强”,,曾译英商贸易文书)、林秀(懂日本国情,随瑞祥号去过长崎)、苏湄(算术精准,曾核对外邦贡品账)。“这些女子,真能担此重任?” 胤禛有些疑虑,“外交不是译书算账,要应对各种场面,万一出错……”

“臣愿亲自带她们,” 江兰语气笃定,“臣会分三阶培养:第一阶学礼仪,让礼部的王老大人教她们外邦礼仪和朝堂仪轨,避免失仪;第二阶学国情,整理朝鲜、日本、英国等国的风俗、贸易需求,让她们熟记,知己知彼;第三阶练谈判,模拟‘送国书’‘议互市’等场景,教她们如何应对刁难。试办一年,若不行,臣愿担全责。”

她还从袖中取出一份文书,是陈婉儿之前翻译的朝鲜《通商条例》,译文旁有详细注释,连 “朝鲜人参等级划分” 都标注得清清楚楚:“皇上您看,陈婉儿的译文比男译官还细致,连朝鲜官员都夸过。还有林秀,去年瑞祥号和长崎商人谈丝绸贸易,她当场指出对方货单里的‘布幅缩水’问题,帮咱们多赚了两千两银子,这就是应变能力。”

正说着,礼部尚书周大人求见,听说江兰的提议,立刻摇头反对:“皇上,万万不可!‘女子无才便是德’,让女子抛头露面去跟外邦交涉,不仅会被外邦笑话,还会乱了纲常,以后百姓都学女子抛头露面,成何体统?”

“周大人,” 江兰反驳道,“纲常要看实绩,不是看性别。张芸译朝鲜国书无一字错漏,陈婉儿核对外邦账目分毫不差,这些难道不是实绩?之前平定准噶尔后,秋杏带着护理队去降兵营治病,难道不是抛头露面?可她救了上千人,外邦牧民都夸大清有仁心。若女子有能力却不用,才是浪费人才,才会被外邦笑话‘大清无人可用’!”

张廷玉也站出来支持:“臣觉得江姑娘说得有理。外交重的是能力,不是性别。朝鲜使者拒见女官,是觉得我大清女子无能,若咱们的女外交官能把事务办得漂亮,正好能打他们的脸,让他们不敢再轻慢大清。试办一年,若真不行,再停也不迟。”

马齐也附和:“臣附议。兰馨学院的女子本就学习通商、外语,培养成外交官,不算浪费资源;而且只选十人,规模不大,就算出问题,影响也小。”

胤禛看着江兰坚定的眼神,又听了张廷玉、马齐的话,沉吟片刻,终于点头:“准奏!就从兰馨学院选拔,先试办一年。江兰,此事就交给你统筹,礼部、兰馨学院都要配合,所需银子从外交经费里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