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海权意识的萌芽(2 / 2)

胤禛接过课程表,指尖划过 “机械科” 三个字,忽然想起之前查鸦片时,江兰总能用西洋的法子解决问题 —— 这次的蒸汽战船和水师学堂,虽听起来新鲜,却处处透着实在,不是空想。可他还是有些犹豫:“兰丫头,你说的这些都好,可造战船、建学堂,就算再省,也得要银子、要时间。如今西北军屯等着粮草,稽查司等着俸禄,若把银子都投到海船上,万一出了岔子……”

“皇上,臣不是要立刻造大船、建大学堂。” 江兰读懂了他的顾虑,语气放软,“咱们可以先从小的来 —— 让工部和瑞祥号的铁匠铺合作,先造一艘三丈长的小蒸汽船,试试锅炉和螺旋桨好不好用;水师学堂先招三十个学生,慢慢教,等学生能上手了,再扩招;银子从互市的利润里抽 —— 今年丝绸联盟和广州互市,赚了十五万两,拿出两万两做试验,不占国库的银子。”

她顿了顿,目光落在案上的模型上:“臣只求皇上能把这张草图存入内库,让工部的人慢慢研究;再准臣让瑞祥号协助筹备小战船和学堂,就算今年只造出一艘小船,教出十个学生,也是在为大清的海权种下种子 —— 总有一天,这颗种子会长成大树,让大清的海面上,再也没有走私船敢放肆。”

胤禛看着江兰眼里的光,又看了看案上的草图和模型,忽然笑了 —— 这丫头,总能把 “大难题” 拆成 “小步子”,既不冒进,又不放弃,像之前的后勤、稽查一样,步步为营。他拿起朱笔,在草图的右上角批下:“蒸汽战船图存入内库,着工部牵头,联合瑞祥号铁匠铺、兰馨学院,先造三丈小战船试验;广州水师学堂暂招三十人,由瑞祥号协助筹备,所需银子从互市利润中支取。”

批完后,他把草图递给张廷玉:“廷玉,你把这图好好收着,让工部的人仔细研究,有什么不懂的,就去问江兰和科恩先生。” 又对马齐说:“马齐,你让户部拨两万两给瑞祥号,专门用于造小战船和学堂筹备,要专款专用,不能挪作他用。”

两人连忙应下,接过草图的张廷玉,还特意用绸布包了起来 —— 他知道,这张看似简单的草图,或许会改变大清的海防格局。

消息传到瑞祥号总铺时,江老实正和王铁匠商量怎么改进农具。听说要造蒸汽战船模型,王铁匠的眼睛瞬间亮了:“不用风的船?俺之前听科恩先生说过,没想到真要造!俺这就去准备生铁,保证把锅炉做得结结实实,不漏蒸汽!”

江石头也从京营赶了回来,手里还拿着一本水师的航海图:“妹,我找京营里懂造船的老兵问了,他们说螺旋桨的叶片得用黄铜做,不然海水会腐蚀;我还联系了赵千总,他说等学堂开学,愿意来教学生操炮,不用俸禄!”

小宝则搬来一张大桌子,铺上文纸,开始画更细致的零件图:“姑母,你画的草图太粗了,俺把锅炉的阀门、螺旋桨的齿轮都画出来,王铁匠照着做,就不会出错了。” 他笔下的齿轮,大小一致,齿距均匀,比江兰的草图精细多了 —— 这些年跟着兰馨学院的先生学算术、画图,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只会玩布偶的孩子,成了能独当一面的绘图先生。

大嫂也没闲着,带着织坊的姑娘们,给学堂的学生做被褥:“三十个学生,每人两床被子,一床棉的,一床夹的,让孩子们在广州过冬不冷。” 江王氏则在厨房忙活,准备给去广州的工匠们做干粮:“路上要走十几天,做点肉脯和烧饼,让他们路上吃。”

一家人忙得热火朝天,瑞祥号的院子里,很快堆起了生铁、黄铜、煤炭,王铁匠带着五个徒弟,开始打造小战船的锅炉。第一天,锅炉的密封出了问题,烧煤时蒸汽从缝隙里漏出来,推动不了螺旋桨;第二天,他们在锅炉内壁加了一层铜皮,终于把蒸汽封住了;第三天,当煤火烧起来,蒸汽推动螺旋桨转起来时,整个瑞祥号都沸腾了 —— 工匠们围着小战船模型,看着它在水盆里慢慢前进,哪怕只有一尺远,也足够让人激动。

江兰把这个消息告诉胤禛时,御书房里正在讨论明年的互市计划。“小战船能在水盆里走了?” 胤禛的语气里满是惊喜,“好!好!让王铁匠继续改进,争取明年春天,能让小战船在永定河里走一圈!”

张廷玉也笑着说:“看来江姑娘说的‘种子’,已经开始发芽了。等小战船成了,再造大船,水师学堂的学生也能上手了,到时候大清的海面,就能真正守住了。”

江兰走出御书房时,雪已经停了,夕阳从云层里探出来,给紫禁城的角楼镀上了一层金。她手里拿着那张草图的副本,是胤禛特意让她带回去的 —— 上面有他的朱批,还有张廷玉、马齐的签名,像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

回到瑞祥号时,王铁匠正带着徒弟给小战船装火炮 —— 用木头做的模型炮,却做得有模有样。小宝趴在旁边,给炮身上画花纹,嘴里还念叨着:“等造了大船,要装真炮,把走私船都打跑!”

江兰看着眼前的场景,忽然想起穿越前在历史课上学过的 —— 近代中国因为没有强大的海军,被列强从海上打开国门,鸦片泛滥,白银外流。而现在,在这个雍正年间,她亲手画出了蒸汽战船的草图,看着工匠们造出模型,看着水师学堂的筹备在一步步推进,海权的种子,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埋下了。

她走到水盆边,看着那个小小的蒸汽战船模型,在蒸汽的推动下,一圈圈地转着。水面上泛起的涟漪,像极了海面上的波浪,而这小小的模型,或许就是未来大清海军的起点。“慢慢来,” 她轻声说,不仅是对自己,也是对这个时代,“总会有一天,大清的蒸汽战船,会在大海上航行,守护着这片土地,守护着这里的百姓,再也不让历史重演。”

夜色渐浓,瑞祥号的院子里亮起了灯笼,王铁匠还在琢磨怎么改进螺旋桨,小宝还在画零件图,江老实则在盘点明天要运去广州的煤。灯笼的光映在他们脸上,满是希望的神色 —— 这颗海权的种子,不仅种在了御书房的内库里,也种在了这些普通人的心里,只要有人守护,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