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兰拿着信,去京营找大哥江石头 —— 他负责京营的防务,能帮护理坊在京营铺开。京营的校场上,士兵们正在练习火枪射击,江石头穿着轻都蔚的铠甲,正盯着士兵的动作,见江兰来,连忙迎上去:“兰丫头,你来得正好!前儿我跟将军提了护理坊的事,将军很乐意,说让你尽快派医工来,先在京营设两个护理点,试试效果。”
“大哥,医工我已经选好了,明天就来,” 江兰递过护理坊的章程,“每个护理点带五十瓶金疮药、一百卷绷带、二十斤烈酒(消毒用),还会教士兵们简单的急救,比如怎么用布条止血,怎么判断伤口深浅,这样遇到紧急情况,士兵们自己也能处理,不用等医工来。”
江石头接过章程,翻到 “急救教学” 那页,笑着说:“好!我让士兵们都来学,以后再受伤,不用再硬扛着了。前儿有个士兵被火枪擦伤胳膊,没及时处理,差点感染,要是早有这急救法子,哪会遭这罪?”
第二天,兰馨学院的五个医工就带着药材去了京营,为首的是之前在伊犁表现出色的秋杏。她给士兵们演示止血时,用烈酒消毒布条,再紧紧缠在伤口上,一边缠一边说:“伤口流血时,别慌,先找干净的布条或棉花,用烈酒消毒,再用力按住伤口,等不流血了再包扎,这样能防止感染。要是伤口深,别自己处理,赶紧送护理坊,我们有缝合的针线,能把伤口缝上,好得快。”
士兵们看得认真,有个年轻的士兵忍不住问:“秋杏姑娘,缝合伤口疼吗?会不会留疤?”
秋杏笑着说:“会有点疼,但我们有麻药(曼陀罗花制成),敷上就不疼了;留疤也不怕,能保住命才最重要,你说是不是?”
士兵们都笑了,纷纷围过来,问这问那,护理坊的医工们耐心解答,京营的操场上,第一次有了 “医工教急救” 的热闹场景。江石头看着这一幕,对身边的副将说:“以前咱们只知道练兵打仗,却忘了伤兵的死活;如今有了护理坊,士兵们打仗也更有底气了,这都是江兰的功劳啊!”
朝堂上,胤禛看着江兰递来的《兰馨学院新班进展折》和《纸币推行试点报告》,还有胤祥送来的《军队护理坊成效折》,嘴角的笑意藏不住。他把奏折递给张廷玉和马齐,语气带着自豪:“你们看,江兰这布局,是往长远了走 —— 外语班、航海班为海外通商铺路,纸币为金融改革打基础,护理坊为军务添助力,这眼光,比不少 ale 大臣都长远!”
张廷玉接过奏折,翻到纸币试点那页,点头道:“皇上所言极是。纸币推行后,江南通商的银子运输成本降了三成,商户们都赞不绝口;外语班若能培养出翻译,往后与洋人通商,再不用靠传教士传话,也能少些误会,多些收益。”
胤祥也说:“伊犁军营的护理坊,确实帮了大忙。之前伤兵存活率低,士兵们打仗时总怕受伤;如今有了护理坊,士兵们都说‘就算受伤,也能治好’,士气高了不少。这护理坊,该在全国军营推广!”
胤禛看向江兰,语气带着信任:“这些事,就按你说的办。外语班和航海班缺老师、缺教材,跟朕说,朕让内务府帮你找;纸币要尽快推广到江南、西北,户部会配合你;护理坊在全国军营推广,胤祥会帮你协调军务,你只管放手去做。”
“臣谢皇上!” 江兰躬身行礼,心里满是感慨 —— 从包衣丫头到能主导未来布局,从只能推农种到能涉足外语、航海、金融、军务,这份信任和支持,是她能不断前行的底气。
回到瑞祥号时,已是傍晚。丫蛋正坐在院子里,帮外语班的学生整理单词本,见江兰回来,连忙迎上去:“姐,彼得先生教的英语真有意思,我都学会说‘hello’‘thank you’了!还有航海班的学生,今天去通州运河练划船,回来跟我说,王舵工教他们看罗盘,说‘顺着罗盘的指针,就能找到回家的路’,真神奇!”
江兰摸了摸丫蛋的头,走到西厢房,推开窗户,望着远处的夕阳 —— 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橙红色,像极了大清未来的光景,充满希望。她从抽屉里拿出一张海图,是彼得帮忙画的,上面标着从广州到南洋的航线,还有欧洲的一些通商港口。她在海图上圈出几个点,写下 “未来通商目标:印度、英国、荷兰”,又在旁边写下 “外语班:三年培养百名翻译;航海班:五年培养五十名水手;纸币:五年覆盖全国通商区;护理坊:两年覆盖全国军营”。
这些目标,看似遥远,却并非不可实现。江兰知道,她做的这些事,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让大清不再闭关锁国,能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是为了让更多的百姓,能通过通商、通过新的营生,过上更好的日子;是为了让大清的新政,能从陆地延伸到海洋,从民生延伸到外交、军事、金融,真正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江王氏端着晚饭进来,见江兰看着海图发呆,笑着说:“兰丫头,别太累了,先吃饭。你二哥来信说,伊犁的玉米快熟了,等收了玉米,他想托人给你带些来,让你尝尝自己推的农种长出来的粮食。”
江兰接过饭碗,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不管她的布局有多长远,不管她要走向多广阔的世界,家人永远是她的后盾;而胤禛的信任、朝堂的支持、百姓的认可,是她能实现这些布局的根基。
夜色渐深,瑞祥号的西厢房还亮着灯。江兰坐在桌前,继续完善海图上的标注,笔尖划过 “南洋”“欧洲” 的字样,眼里满是坚定。她知道,她的目光已经越过了紫禁城的宫墙,越过了大清的边界,投向了更广阔的海洋,投向了更遥远的未来。而这份面向未来的布局,终将让大清的新政,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让大清的百姓,走向更富足的生活。
御书房内,胤禛看着江兰送来的海图,手指轻轻划过上面的航线,嘴角露出笑意。他知道,江兰不仅是在推新政,更是在为大清的未来铺路。有这样的 “治国助手”,有这样面向未来的布局,大清定能在世界的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定能实现 “百姓安康、国库充盈、国家强盛” 的心愿。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