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胤祥的助攻(2 / 2)

消息传到兰馨医馆时,江兰正和陈默商议在兰州设立粮仓的事。陈默手里拿着兰州的地图,指着城西南的一块空地:“姑娘,这里离漕运码头近,又靠近军营,适合建恒温粮仓,能储存五千石粮草,咱们可以先建两座,后续再扩建。”

“大姑,宫里的旨意到了!” 江大宝快步走进来,他穿着镖局总调度的藏青短打,脸上满是兴奋,“苏培盛公公亲自来传的旨,皇上让咱们瑞祥号长期负责西北军需,还让户部派官监督,年家彻底没机会插手了!”

江兰接过苏培盛送来的圣旨,看着上面 “瑞祥号忠勤务实,为新政助力,特准长期供应西北军需” 的字句,心里满是踏实。丫蛋凑过来,看着圣旨,笑着说:“姐,这下咱们能安心推广抗冻麦和耐旱稻了!等西北粮草自给了,就再也不用怕年家搞小动作了!”

江小宝也推了推眼镜,拿出账本:“姑母,我这就拟一份‘西北长期供粮计划’,把兰州、西宁、宁夏的粮仓储备、运输路线、成本核算都列清楚,再跟户部对接监督的具体流程,保证账目透明。”

江兰点头,又对陈默说:“你立刻去兰州,跟当地官衙对接粮仓选址,争取三月前完工;大宝,你调整镖局的运力,加派五十名镖师负责西北粮运,确保每批粮都安全准时;丫蛋,你带着农科班的学生去西北,教士兵和农户种抗冻麦和耐旱稻,争取明年能有收成。”

“是!” 三人齐声应道,转身去安排各项事务。

而此时的西宁军营,年羹尧正看着亲信送来的圣旨,脸色铁青得能滴出水来。他猛地将圣旨撕得粉碎,摔在地上,腰间的 “定边刀” 被他拔出来,砍在桌腿上,木屑飞溅:“朕(年羹尧私下常僭越自称)在西北浴血奋战,居然连军需的权都没了!江兰、胤祥,你们等着,朕绝不会善罢甘休!”

张彪站在一旁,吓得浑身发抖:“将军,现在户部派官监督军需,瑞祥号又在兰州建了粮仓,咱们的人根本插不进去,要是再惹事,皇上真会押您回京的!”

“插不进去?” 年羹尧喘着粗气,眼神阴鸷,“就算没了军需权,朕手里还有兵权!只要朕在西北一天,他们就别想安稳!传朕命令,让甘肃的亲信粮商,故意拖延给瑞祥号的杂粮供应,就算不能断他们的粮,也要给他们添点麻烦!”

可他的命令刚传出去,就收到消息:甘肃的粮商们听说瑞祥号获皇上钦准长期供粮,还能拿到户部的低息贷款,纷纷反水,不仅主动联系瑞祥号,愿意按低价供应杂粮,还把年羹尧的亲信举报给了当地官衙。年羹尧得知后,气得一口血喷在地上,瘫坐在椅子上 —— 他终于明白,失去了军需这块肥肉,他在西北的势力,已经彻底垮了。

二月底,瑞祥号的兰州粮仓正式开工建设;三月初,户部的三名监督官员进驻瑞祥号西北分号,开始核查账目;三月中旬,丫蛋带着农科班的学生抵达兰州,在军营周边开垦了一百亩试验田,种下了抗冻麦和耐旱稻的种子。

江兰则在京城主持召开了 “西北军需协调会”,邀请漕运总督沈文渊、户部监督官员、瑞祥号管理层、兰馨镖局负责人共同参会,制定了详细的 “军需供应细则”:粮草采购需由户部官员与瑞祥号共同验货,运输需有镖局和漕运的双重押运记录,分发需有士兵代表签字确认,确保每一个环节都透明可查。

会议结束后,沈文渊对江兰说:“江姑娘,有了这份细则,再加上户部监督,西北军需再也不会出现年家垄断时的贪腐了。漕运这边,我已经加派了十艘漕船作为‘军需专运船’,保证每月能运五千石粮到西北。”

江兰笑着道谢:“沈大人客气了,这都是为了西北边防,为了新政民生。等明年抗冻麦和耐旱稻有了收成,咱们就能进一步降低供粮成本,让士兵吃得更好,农户过得更稳。”

四月初,雍正收到胤祥从西北发来的奏折,说 “瑞祥号供粮及时,粮质优良,士兵操练积极性大增;抗冻麦试验田长势良好,预计秋收能有好收成”,龙颜大悦,下旨赐瑞祥号 “民生表率” 的匾额,并赏江兰黄金百两。

江兰将匾额挂在瑞祥号总号的门上,看着往来的商户和农户,心里满是感慨。从穿越时的包衣之女,到如今能主导西北军需的护国夫人,她走过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新政的支持,离不开胤祥、沈文渊等盟友的助攻,更离不开家人和团队的陪伴。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 “民生表率” 的匾额上,熠熠生辉。江兰站在瑞祥号的门口,看着江老实带着村里的老伙计来送新收的杂粮,看着丫蛋从西北寄来的试验田照片,看着大宝、小宝在账房里认真核对账目,心里清楚:年家失去军需这块肥肉,只是新政推进的一个里程碑;未来,还有更多的事要做 —— 完善农耕体系、巩固边防、推广民生贷款…… 但她有信心,有皇上的信任,有盟友的支持,有家人的陪伴,这场变革之路,定能走得更远、更稳,让大清的百姓,真正过上吃饱穿暖、安稳幸福的日子。

而远在西北的年羹尧,看着军营里士兵们捧着瑞祥号的新粮欢笑,看着试验田里绿油油的抗冻麦,终于明白:他输给的不是江兰,不是胤祥,而是民心 —— 民心向背,才是天下最根本的力量。这场较量,从一开始,他就输了。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