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竹,你能告诉我这些,已经很好了。” 江兰扶起她,眼神坚定,“你不用怕,年妃不敢伤害你和你娘。我会想办法应对,不会让她的阴谋得逞。另外,你要是不想再回宫里,就留在兰馨医馆帮忙吧,管吃管住,还能照顾你娘,这样也不用再看年妃的脸色。”
若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眼泪又流了下来:“江夫人,您真的不怪俺?还让俺留在医馆?”
“过去的事就过去了,重要的是以后。” 江兰笑着说,“你在医馆帮忙,照顾病人,也是在帮百姓,这比在宫里监视人有意义多了。”
若竹重重地点头,跪在地上给江兰磕了个头:“江夫人,俺以后一定好好干活,报答您的恩情!要是年妃再派人来害您,俺一定第一个告诉您!”
江兰让春桃带若竹去客房休息,自己则坐在书房里,开始思考应对之策。她拿出一张纸,写下 “痘疫应对计划”:第一步,让林巧准备痘疫预防药汤(用现代防疫知识改良的金银花、连翘、板蓝根汤),在医馆门口免费发放,让百姓提前预防;第二步,在医馆设立 “痘疫隔离区”,用棉布帘子隔开,配备专门的护理学徒,一旦有痘疫病人,立刻隔离治疗,避免扩散;第三步,让陈默去浣衣局查那个染痘疫的宫女,了解她的情况,看看能不能说服她放弃配合年妃;第四步,提前告诉太后和皇后,让她们知道年妃的阴谋,避免被年妃误导。
写完计划,窗外的雪已经停了,月光洒在纸上,“痘疫应对计划” 几个字格外清晰。江兰知道,这是她与年妃的又一次交锋,也是一场关乎民生、关乎新政的硬仗。但她有信心,因为她不是一个人 —— 她有林巧、周强、王瑞这样的团队,有若竹这样的底层支持,更有千千万万相信她、需要她的百姓。
第二天一早,江兰就把林巧、陈默、周强叫来府邸,把年妃的阴谋和应对计划告诉他们。林巧立刻去准备预防药汤,陈默去浣衣局查那个染痘疫的宫女,周强则去镖局安排人手,加强医馆的安保,避免有人故意闹事。
若竹也没闲着,她在医馆帮忙的时候,把年妃的阴谋悄悄告诉了其他护理学徒和病人:“年妃娘娘要陷害江夫人,说她传染痘疫,大家别信,江夫人一直在帮咱们,怎么会害咱们呢?” 病人们听了,都纷纷说:“江夫人是好人,咱们不能让她被冤枉!要是真有痘疫,咱们就喝江夫人准备的药汤,听江夫人的安排!”
江王氏和大嫂也听说了这件事,江王氏带着村里的妇女,在医馆门口帮忙熬预防药汤,大嫂则带着大宝、小宝,在街头给百姓分发药汤,还说:“这是江夫人给大家准备的,喝了能防痘疫,大家都来喝啊!”
丫蛋也画了很多 “痘疫预防图”,贴在医馆门口、街头巷尾,图上画着 “喝药汤、勤洗手、戴口罩” 的步骤,还配着口诀:“金银花汤喝一碗,痘疫不敢来捣乱;勤洗手,戴口罩,健康平安身体好。”
正月十五那天,也就是年妃计划让染痘宫女去医馆的日子,兰馨医馆门口挤满了百姓,大家都来领预防药汤,没有一个人因为 “痘疫传言” 害怕。那个染痘的宫女果然来了,她穿着一身粗布衣服,脸色苍白,咳嗽不止。林巧按照江兰的安排,立刻把她带到隔离区,给她喝预防药汤,还说:“姑娘,你别害怕,我们会治好你的痘疫。年妃娘娘让你来害江夫人,可江夫人不仅没怪你,还让我们好好照顾你,你要是想通了,就告诉我们年妃的其他计划,我们会保护你。”
染痘宫女看着林巧递过来的药汤,又想起年妃对她的威胁(年妃说 “要是你不帮我,就把你扔到乱葬岗”),眼泪流了下来:“俺知道错了,年妃娘娘逼俺来的,俺不想害江夫人…… 俺还知道,年妃娘娘还准备让御膳房的太监在您的饭里下毒,说要是痘疫的法子不管用,就用毒计!”
林巧立刻把这个消息告诉江兰,江兰心里一沉 —— 年妃真是不择手段,看来这场交锋还没结束。但她也松了口气,至少这次的痘疫阴谋,在若竹的帮助下,已经提前化解,百姓没有恐慌,医馆也没有被查封。
当天晚上,江兰在医馆设宴,招待若竹和染痘宫女(已经被隔离,用屏风隔开)。若竹看着母亲喝着药汤,气色越来越好,心里满是感激;染痘宫女也说,等病好了,想留在医馆帮忙,不再回宫里。
江兰举起酒杯,对大家说:“今天咱们能化解年妃的阴谋,多亏了若竹的勇敢,也多亏了大家的支持。以后不管年妃再耍什么花样,只要咱们团结一心,只要咱们心里装着百姓,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大家都举起酒杯,一饮而尽。月光洒在医馆的院子里,积雪反射出柔和的光,药香和酒香混合在一起,温暖而坚定。江兰知道,宫女若竹的倒戈,不仅是她赢得了一个人的信任,更是赢得了底层百姓的心 —— 只要百姓信任她,支持她,就算年妃再怎么耍阴谋,也动摇不了她的根基,也挡不住她推新政、帮百姓的脚步。
接下来的几天,兰馨医馆的预防药汤越发放得广,百姓们都夸 “江夫人想得周到”,医馆的病人比之前还多了。年妃的痘疫阴谋不仅没成功,反而让江兰的名声更好了,连太后都派人来夸她 “有勇有谋,能顾全百姓”。
若竹在医馆里也越来越熟练,她跟着林巧学护理,帮病人熬药、擦身,还把自己的经历告诉其他病人,让大家更相信江兰。她母亲的病也渐渐好转,能下床走路了,每天都来医馆帮忙择药材,笑着说:“江夫人是俺们家的救命恩人,俺们这辈子都要报答她!”
江兰坐在书房里,翻着若竹写的护理记录(若竹跟着丫蛋学了些字,记录得很认真),心里满是踏实。她知道,这场与年妃的交锋还没结束,但她有了更多的信心和底气 —— 因为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的身后,站着越来越多像若竹这样的百姓,站着越来越多相信 “民生为本” 的人。这些人,会像冬日里的暖阳,融化年妃的阴谋,照亮她前行的路,让她继续为大清的百姓、为新政的未来,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