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二十五年冬月廿二,翊坤宫的暖阁里,地龙烧得正旺,却驱不散年妃眉宇间的寒意。她捏着一方绣着腊梅的丝帕,指节泛白,面前站着心腹宫女锦儿,手里捧着一个沉甸甸的荷包,里面是五十两银票 —— 这是她能想到的,最快也最隐秘的 “后手”。
“金钗那事没成,皇上现在看我的眼神都带着防备。” 年妃的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江兰那贱人,不仅盯着羹尧的军需账,还在皇上面前处处得宠,再不想办法治治她,咱们年家就真要完了。”
锦儿凑近一步,低声道:“娘娘,御膳房的刘全,前几日欠了赌场三十两银子,正急着凑钱。奴婢已经探过他的口风,只要给够银子,他愿意帮咱们做事 —— 江姑娘最近不是常去御膳房给皇上煮安神汤吗?若在汤里加点‘料’,让皇上身子不适,再把这事赖在江姑娘头上……”
年妃眼睛一亮,随即又皱起眉:“加什么料?不能太狠,万一弄死皇上,咱们都得陪葬;也不能太轻,得让皇上记恨她。”
“奴婢听太医院的小徒弟说,巴豆磨成粉加在汤里,不会立刻死人,却能让人腹泻不止,浑身无力。皇上最近本就熬夜处理西北战事,若再这么折腾,肯定会疑心是江姑娘故意用‘安神汤’害他 —— 毕竟汤是她亲手煮的,旁人碰都没碰过。” 锦儿说着,从袖中摸出一小包褐色粉末,“这是奴婢托人从药铺买的巴豆粉,刘全只要趁江姑娘不注意,偷偷加进去就行。”
年妃接过巴豆粉,指尖触到粉末的粗糙感,心里一横:“就这么办!你去告诉刘全,事成之后再给五十两,但若敢走漏半点风声,我让他在京城待不下去!”
此时的江兰,正在兰馨医馆的药房里,对着一堆药材写写画画。太医院院判李太医昨日来拜访,说胤禛最近因年羹尧的军需贪腐案和西北准噶尔部的异动,连续熬夜,常常到后半夜还睡不着,脉象也比之前虚浮。江兰想起现代养生里 “酸枣仁安神” 的法子,结合清宫安神汤的传统配方,调整了药材比例:去掉原配方里容易上火的肉桂,加了三倍的酸枣仁,又添了少量远志,既能安神,又能护心脾,还特意嘱咐李太医 “煮的时候要用文火慢炖,不能盖盖子,让药香散透”。
“姑娘,御膳房的王总管派人来说,汤炉已经备好,您什么时候过去?” 春桃走进药房,手里拿着一个保温的锡壶 —— 里面是江兰提前泡好的酸枣仁茶,准备煮汤时加进去,让口感更温和。
江兰放下笔,把调整后的药方折好放进袖中:“现在就去,得盯着他们煮,不然药材的比例错了,安神效果就差了。”
御膳房的后院,专门隔出了一间小厨房,是胤禛特批给江兰煮安神汤用的。王总管早已备好药材:酸枣仁、远志、茯苓、甘草,都按江兰的要求称好,整齐地摆放在瓷盘里。江兰亲自核对了重量,又嘱咐负责烧火的小太监:“火要小,汤不能沸腾,保持温吞就行,炖够一个时辰。”
正说着,一个穿着灰布太监服的人端着一盆清水走进来,低着头道:“王总管,您让俺来给江姑娘添水。” 江兰抬眼扫了一眼,这太监约莫二十岁,眉眼间带着几分局促,袖口沾着些许面粉,正是御膳房负责打杂的刘全 —— 之前兰馨社查御膳房 “食材浪费” 问题时,江兰见过他一次,当时他因多拿了两个馒头,被王总管罚了月钱。
“辛苦了。” 江兰没多想,转身继续盯着药锅。刘全放下水盆,目光飞快地扫过桌上的药材,又瞥了一眼江兰的背影,手悄悄摸向袖中 —— 那里藏着年妃给的巴豆粉。他假装整理灶台,慢慢挪到药锅旁,趁江兰和王总管说话的间隙,飞快地捏了一小撮巴豆粉,顺着锅沿撒了进去,又用勺子轻轻搅了搅,确保粉末融在汤里。
一个时辰后,安神汤终于炖好。江兰揭开锅盖,一股温和的药香扑面而来,汤呈浅褐色,清澈透亮,没有一丝杂质。她满意地点点头,接过王总管递来的银碗,准备先尝一口 —— 这是她的习惯,给胤禛的东西,她总要先确认口感和气味。
可就在银碗递到嘴边时,江兰忽然顿住了。她鼻尖动了动,眉头微蹙 —— 这汤的气味,比她预期的多了一丝极淡的辛辣味,不是药材本身该有的味道。她低头看向碗里的汤,表面似乎比刚才浑浊了一点,还有几不可见的细小颗粒。
“怎么了,江姑娘?汤有问题?” 王总管见她迟迟不喝,疑惑地问道。
江兰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用指尖蘸了一点汤,轻轻放在舌尖 —— 一股细微的涩味在口腔里散开,带着点刺激性,和她之前试煮的温和口感完全不同。她心里猛地一沉,瞬间想起穿越前学过的 “巴豆特性”:巴豆味辛、性热,有强烈的致泻作用,磨成粉后会有轻微的辛辣味,且不易完全溶解,会留下细小颗粒。
“没什么,可能是火候没掌握好。” 江兰不动声色地擦了擦指尖,端着银碗准备离开 —— 她不能在这里声张,一来没有证据,二来若让旁人知道汤里可能有问题,传到胤禛耳朵里,只会打草惊蛇;三来,她要亲自去养心殿,看看这 “毒计” 到底是谁布的。
从御膳房到养心殿,不过半柱香的路程。江兰端着银碗,走得格外慢,脑子里飞快地盘算着:谁会想害她?年妃的嫌疑最大 —— 金钗风波刚过,她肯定不甘心;而且年羹尧的贪腐线索还在兰馨社手里,她急着要除掉自己这个 “障碍”。可怎么才能既不让胤禛喝到有毒的汤,又能查出幕后黑手呢?
快到养心殿门口时,江兰忽然看到苏培盛带着两个小太监从里面出来,手里捧着一堆奏折。她心里一动,故意放慢脚步,在苏培盛经过时,脚下 “踉跄” 了一下,手里的银碗 “哗啦” 一声掉在地上 —— 滚烫的汤洒了一地,银碗滚到苏培盛脚边,摔出一道裂纹。
“哎呀!” 江兰惊呼一声,连忙蹲下身去捡碗,脸上满是愧疚,“苏总管,实在对不住,臣刚才没看清路,把皇上的安神汤给打翻了…… 都怪臣笨手笨脚,扰了皇上清修。”
苏培盛吓了一跳,连忙扶起她:“江姑娘快起来,烫着没?安神汤没了再煮就是,皇上不会怪你的。”
正在这时,养心殿的门开了,胤禛穿着常服走出来,看到地上的狼藉,皱眉道:“怎么回事?汤呢?”
江兰连忙上前请罪:“皇上恕罪,臣刚才不小心打翻了汤,臣这就去御膳房再煮一份来。”
胤禛摆了摆手,目光落在地上的汤渍上 —— 那汤渍泛着浅褐色,表面似乎有一层细小的浮沫,和他平时喝的安神汤不太一样。他想起三日前的金钗风波,心里隐隐有了些警惕,对苏培盛道:“不用再煮了,把地上的汤收拾起来,送到太医院去验验,看看有没有问题。另外,去御膳房问问,刚才江兰煮汤时,都有谁在旁边待过。”
江兰心里一松,知道胤禛已经察觉到了异常,连忙道:“皇上,或许是臣多心了,可能只是汤煮久了,才会有浮沫……”
“验一验放心。” 胤禛打断她,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你也累了,先在偏殿歇会儿,等太医院的结果出来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