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蛋也没闲着,她跟着兰馨社的联络员,去流民聚集地登记需求:“李大叔,您是木匠,明天去西北官道工地,管饭还发工钱;张大娘,您会缝补,去给民工补衣裳,也能赚钱。” 她还把兰馨学院的算术学员组织起来,去工地帮忙记账,确保民工的工钱一分不少,“每天干多少活,发多少工钱,都记在本子上,谁也别想克扣!”
可执行中也遇到了麻烦。江南水利工地的包工头赵三,想克扣民工的工钱,把每天五十文降到四十文,民工们闹着要罢工。江兰听说后,立刻带着周强去工地,当着所有民工的面,把赵三的账本摔在地上:“朝廷拨的工钱是每天五十文,你敢私吞?现在把扣的工钱全补上,不然就送你去顺天府治罪!” 赵三见江兰带了镖师,还拿着朝廷的文书,只能乖乖把克扣的银子补上,民工们欢呼着继续干活。
西北官道的修建也遇到了 “石料不足” 的问题,周强建议从附近的山上采石料,可山主说 “要交十两银子的开采费”,不然不让采。江兰让人查了山主的底细 —— 原来是王显的远房亲戚,故意刁难。她直接写信给胤禛,胤禛下旨 “基建所需石料,山主不得收费,违者严惩”,山主吓得立刻同意免费开采,石料很快就凑齐了。
三个月后,经济危机渐渐缓解。江南水利修好了三十里堤坝,不仅防了水患,还灌溉了两万多亩农田,农户们丰收后,纷纷去商户买布、买粮;西北官道修通了五十里,军粮运输时间缩短了三天,军营还从商户那里订了大批冬衣、瓷器,带动了内陆贸易。
户部的税收报表也有了起色:十月的丝绸商税收比九月多了两成,瓷器商税收多了三成,流民减少了一半,城门下乞讨的妇孺几乎不见了。胤禛在朝会上,拿着报表对百官说:“江兰的两策,既救了商户,又安了流民,还为明年的新政打下了基础,这才是‘治本’之策!”
王显看着报表,再也没了之前的傲气,只是低头不语。江兰却没居功,而是说:“皇上,这不是臣一个人的功劳 —— 是商户们愿意配合,民工们愿意干活,兰馨社、镖局、银行、学院的人一起努力,才渡过了危机。以后咱们要减少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多发展内陆贸易,让大清的经济‘内外都稳’。”
江兰的家人也为危机缓解高兴。江老实从江南回来,给江王氏带了块新布料:“工地上每天管三顿饭,还发工钱,俺攒了五两银子,给你做件新衣裳。” 大嫂则笑着说:“村里的妇女做棉衣赚了钱,都去瑞祥号买了新布,张记的绸缎都快卖断货了!”
丫蛋抱着民工孩子们送的小木雕(孩子们用剩下的木料做的),跑到江兰身边:“姐姐,李大叔说,他赚了钱,把家里的媳妇孩子接来了,还买了两匹布做新衣裳!以后再也不用乞讨了!”
晚上,江兰坐在瑞祥号的货仓里,看着空荡荡的货堆 —— 之前积压的丝绸、瓷器,要么卖去了军营,要么被内陆商户买走,只剩下几匹样品。她拿起笔,在《瑞祥号经营日志》上写下:“雍正二十三年冬,借扩大内需(基建)、扶持商户(低息贷 + 代销),化解海外贸易危机,清退滞销货一万两,带动税收回升两成,流民减少一半;后续计划:瑞祥号在西北设分号,拓展内陆贸易;兰馨银行推出‘商户互助贷’,让大商户帮小商户;兰馨社收集内陆需求,引导商户按需生产,避免积压。”
窗外的月光洒在货仓里,之前蒙尘的货架如今干干净净,透着生机。江兰知道,应对经济危机的成功,不仅是她从 “商业推动者” 向 “经济调控者” 的跨越,更让大清的经济从 “依赖外需” 转向 “内外均衡”,为新政的长远推行筑牢了经济根基。从包衣之女到能影响全国经济的核心力量,她走的每一步,都离不开 “务实” 与 “联动”—— 用基建联动就业,用金融联动商户,用渠道联动内外,而这,正是她作为时代变革者,对这个王朝最深的守护。
第二天一早,江兰带着《内陆贸易拓展计划》,去了户部。李嵩看着计划上 “瑞祥号西北分号”“商户互助贷” 的条款,笑着说:“江姑娘,你这计划能让大清的经济更稳 —— 以后就算海外市场波动,咱们有内陆市场托底,商户也不怕了!户部会全力支持,给分号批通关文书,帮互助贷做担保。”
江兰笑着回应:“李大人,经济就像一棵大树,外需是枝叶,内需是根基,只有根基稳了,枝叶才能长得茂。以后咱们还要教商户‘按需生产’,让兰馨社的联络员提前收集需求,避免再出现积压,这样大清的经济才能长久稳下去。”
离开户部时,阳光正好,洒在南城的布市上 —— 商户们忙着卸货、叫卖,货郎挑着担子穿梭其间,孩子们在街边追闹,一派热闹景象。江兰看着这一切,心里满是踏实。她知道,经济危机的化解不是结束,而是大清经济 “内外均衡” 的开始,而她,会继续用自己的智慧,为这个古老的王朝,注入更多稳定与活力,为后续雍正托孤、辅佐新君,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回到瑞祥号,王瑞正在整理西北分号的筹备清单:“兰丫头,西北分号的铺面找好了,就在西安的主街上,周强说镖局的运输路线也规划好了,下个月就能开业!” 江兰点点头,目光落在货仓门口新到的一批棉花上 —— 这是为西北军营准备的冬衣原料,再过几天,就会通过兰馨镖局,运往边境,让将士们在寒冬里,也能感受到来自京城的温暖。她知道,这条 “内外联动、稳民生稳经济” 的路,会越走越宽,为大清的未来,铺就更坚实的基石。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