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二十三年秋,京城南城的瑞祥号货仓里,堆积如山的丝绸、瓷器蒙上了薄薄一层灰。王瑞站在货堆前,手里的账本翻得哗哗响,眉头拧成了疙瘩:“兰丫头,日本长崎港被台风毁了,咱们发过去的三百匹丝绸全堵在码头,德川一郎来信说‘至少三个月才能清港’;澳门那边更糟,西方商船被海盗劫了三艘,剩下的都不敢来,五百套瓷茶具全压在库里,连本带利压了近万两银子!”
江兰伸手拂过一匹杭州产的上等丝绸,指尖触到冰凉的布料 —— 这是之前为日本贵族定制的,绣着兰草纹样,如今却成了 “滞销货”。她刚从户部回来,李嵩递来的税收报表更让人心沉:七月到九月,江南丝绸商的税收比去年少了三成,广东瓷器商的税收少了四成,不少商户因资金周转不开,只能关门,流民也比去年多了两倍,城门下天天有乞讨的妇孺。
“姐姐,你看!” 丫蛋抱着一叠兰馨社的急报跑进来,报上满是各地商户的求助:天津张记绸缎铺 “积压丝绸五十匹,欠银三百两,再没钱就要卖铺子”;济南李记粮铺 “因商船滞留,进口的胡椒、香料全坏了,赔了五百两”;苏州王记瓷器铺 “工匠三个月没发工钱,都走光了”。
江兰走到窗边,看着街上稀稀拉拉的行人 —— 以往这个时候,商户们忙着进货、铺货,街上满是挑着担子的货郎,如今却只有几个流民缩在墙角晒太阳。她心里清楚,危机的根不在 “天灾海盗”,而在 “大清商户太依赖外需”—— 一旦海外市场波动,货物卖不出去,资金链就断了,进而影响税收、就业,形成恶性循环。要破局,就得 “两条腿走路”:一条腿 “扩大内需”,让大清自己的市场消化滞销货;另一条腿 “扶持中小商户”,帮他们扛过资金难关。
第二天一早,江兰带着账本和急报,直奔养心殿。胤禛看着堆积的滞销品清单,又听她说 “流民激增,恐生民变”,手指重重敲了敲御案:“江兰,你有什么办法?朕让户部拨了五万两救急,可治标不治本啊!”
“皇上,臣有两策。” 江兰上前一步,语气沉稳,“第一,扩大内需 —— 由朝廷牵头,在江南、西北搞基建:江南修水利,治理淮河、长江的水患,既能防明年水灾,又能带动建材、人力需求;西北铺路,修从西安到兰州的官道,方便军粮运输,也能让内陆商户的货物更快运到边境。基建需要的木材、石料、人力,优先用失业的流民,给他们发工钱,他们有钱了,自然会买布、买粮,拉动内需。”
“第二,扶持中小商户 —— 让兰馨银行降利息,给积压货物的商户放低息贷款,月息从一分降到五厘,还不上的可以用滞销货抵押;瑞祥号牵头搞‘代销’,帮小商户把丝绸、瓷器卖到内陆州县、西北军营,只收一成佣金,让他们尽快回笼资金。”
话音刚落,御史王显就出列反对:“皇上,万万不可!搞基建要花多少钱?江南水利、西北官道,没有十万两下不来,国库本就因海外贸易减收,再花钱搞这些‘虚头巴脑’的工程,岂不是雪上加霜?还有扶持小商户,那些商户本就经营不善,给他们放贷,怕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江兰立刻反驳:“王大人,基建不是‘虚头巴脑’—— 去年安庆修堤坝花了五万两,却防了今年的水灾,救了五十万百姓,还让周边商户多赚了三万两税收,这是‘长远投资’,不是浪费!至于放贷,兰馨银行有严格的抵押制度,商户用滞销的丝绸、瓷器抵押,这些货物能卖到内陆,就算商户还不上,我们也能把货物卖掉,不会亏!”
她拿出兰馨社统计的 “流民技能表”:“皇上您看,流民里有三成是木匠、石匠,正好能修水利、铺路;有四成是农户,能帮着运输建材,给他们发工钱,每人每天五十文,一个月就是一千五百文,够一家四口吃饭,他们买布、买粮,就能帮张记、李记这些商户消化库存,形成‘赚钱 - 消费 - 盘活商户’的循环。”
胤祥也站出来支持:“四哥,江兰说得对!西北军营正好缺冬衣,那些积压的丝绸能做军装;江南修水利需要瓷器装水,正好消化库存,一举两得!臣愿去江南督建水利,确保钱花在实处!”
胤禛当即拍板:“准奏!朕从国库拨十万两基建款,由胤祥督建江南水利,张廷玉督建西北官道;兰馨银行的低息贷款,由户部监督,确保专款专用;瑞祥号的代销,让苏培盛协调各地官府,畅通运输渠道!”
方案定下来后,江兰立刻牵头执行。第一步,瑞祥号开启 “代销通道”—— 王瑞带着伙计,把天津张记的五十匹丝绸、苏州王记的两百套瓷器,分装到兰馨镖局的马车上,由周强带队,运往西北军营。西北将军见丝绸能做军装、瓷器能装水,当即定下 “每月两百匹丝绸、三百套瓷器” 的订单,张记、王记的积压货一下子清了大半,张万成激动地跑到瑞祥号:“江姑娘,您真是救了俺的铺子!俺现在有钱给伙计发工钱,还能进新货了!”
第二步,兰馨银行推出 “救急贷”—— 账房周明带着人,到济南、苏州等地,给积压货物的商户登记放贷。济南李记粮铺的李掌柜,用坏了的胡椒、香料(虽不能吃,却能做香料包)抵押,贷了两百两,重新进了一批冬粮,赶上了秋收的销售旺季,一个月就赚回了本钱。他特意给兰馨银行送了块 “雪中送炭” 的木匾:“之前钱庄月息五分,俺不敢借,兰馨银行五厘利息,还能抵押,这才让俺活了过来!”
第三步,基建项目拉动就业 —— 江老实带着村里的二十个壮丁,去江南修水利,每天能赚五十文,还管饭;江王氏和大嫂组织村里的妇女,给民工做棉衣,每件棉衣能赚十文,一个月下来,村里的妇女都赚了不少钱,纷纷去瑞祥号买布做新衣裳,南城的布市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