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应对蝗灾(2 / 2)

胤禛收到奏折时,正在和胤祥、张廷玉讨论蝗灾应对。他看着奏折,又拿起蝗虫饲料闻了闻,笑着说:“江兰这丫头,总能想出不一样的法子!用蝗虫换粮,既解了燃眉之急,又能调动百姓积极性;把蝗虫做成饲料,更是变废为宝,比单纯赈灾强多了!”

胤祥也点头:“四哥,臣觉得这法子可行。现在军营里也养了不少鸡鸭,正好能用这饲料,还能节省一笔开支。”

张廷玉补充道:“皇上,臣建议从国库拨十万石小米,支持各地收购蝗虫;再让瑞祥号负责蝗虫饲料的加工和销售,朝廷给他们免税,这样既能调动商号的积极性,又能保证饲料供应。”

胤禛当即下旨:“准奏!传朕旨意,各地官府参照保定府的做法,高价收购蝗虫,所需小米从国库调拨;瑞祥号负责蝗虫饲料加工,免税一年;江兰负责统筹协调,有任何需要,可直接奏报朕!”

旨意传到保定府时,江兰正在收购点帮农户称重。周文彬拿着圣旨,激动地对江兰说:“江姑娘,皇上批准了!还拨了十万石小米,这下咱们再也不用愁粮食不够了!”

农户们听说后,捕蝗的积极性更高了。有的农户甚至全家上阵,白天在地里捕蝗,晚上在家处理蝗虫,第二天一早就去收购点兑换小米。江老实带着村里的壮丁,还发明了 “捕蝗网阵”—— 在麦田四周支起十几张网,中间用竹竿驱赶蝗虫,一天能捕两百多斤,比之前单打独斗效率高多了。

瑞祥号的饲料加工也忙得热火朝天。王瑞在保定、济南设了两个加工坊,雇了两百多个灾区百姓 —— 他们大多是因蝗灾失去生计的农户,现在既能领工钱,又能学手艺。加工坊里,工人们把收购来的蝗虫倒进大锅里焯水,去掉杂质,再放在竹匾里晒干,最后用石磨粉碎,混合麦麸、豆粕,制成颗粒饲料。这些饲料除了卖给农户,还供应给直隶、山东的军营,甚至有江南的商号来订货,说要用来喂鱼塘里的鱼。

丫蛋也没闲着,她每天跟着春桃去加工坊,帮忙记录饲料的产量和销量。有次江南商号的掌柜来订货,丫蛋还拿着账本,跟他算清楚:“掌柜的,您订五千斤饲料,一斤二十文,一共十万文,您先付三成定金,剩下的货到付款。” 掌柜的看着她熟练的样子,笑着说:“这小姑娘真是厉害,比我家的账房还能干!”

一个月后,蝗灾终于得到了控制。直隶、山东共收购蝗虫两百万斤,毁掉的麦田减少到了五万多亩,比预计的少了九成。百姓们不仅没逃荒,还靠捕蝗换了不少小米,有的农户甚至攒了些银子,准备灾后补种玉米。瑞祥号加工的蝗虫饲料卖了五十万斤,盈利三万两,还帮两百多个灾区百姓找到了工作。

胤禛特意在养心殿召见江兰,笑着说:“江兰,这次蝗灾应对,你立了大功!不仅保住了庄稼,还让百姓有了活路,连饲料都成了新产业。朕赏你绸缎百匹、白银五百两,瑞祥号再免税一年!”

江兰连忙谢恩:“皇上,这都是托皇上的福,还有百姓和瑞祥号伙计们的努力。臣只是做了些分内之事。”

胤祥也笑着说:“兰丫头,你这‘变废为宝’的法子,以后还能用在其他地方。比如灾区的秸秆,也能加工成饲料,这样百姓的收入又能多一笔。”

江兰点点头:“十三爷说得对,臣已经让王瑞研究秸秆加工的法子,以后不仅蝗虫能变饲料,秸秆也能变废为宝。”

消息传到江兰家时,江王氏正在厨房里烙饼,用的是江老实捕蝗换的小米。她笑着对江兰说:“兰丫头,你大哥昨天从军营写信回来,说军营里的鸡鸭吃了蝗虫饲料,长得特别好,将军还夸你有本事呢!你大嫂也说,算术夜校的学员都在学怎么算捕蝗和饲料的账,说以后要帮着百姓做买卖。”

丫蛋抱着一只用蝗虫饲料喂大的小鸡,跑到江兰面前:“姐姐,你看这小鸡多可爱!等它长大了,咱们就能吃鸡蛋了。以后我还要帮你卖饲料,让更多人知道蝗虫能变宝贝。”

江兰摸了摸丫蛋的头,心里满是踏实。她知道,应对蝗灾的成功,不仅是一次灾害的化解,更是一次观念的革新 —— 百姓们不再把蝗虫看作 “天罚”,而是看作能换粮的资源;官员们也不再只靠赈灾,而是学会了用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而她,也在这个过程中,从商业推动者、民生守护者,进一步成长为能主导灾害应对的变革者,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近。

晚上,江兰坐在灯下,看着《蝗灾应对记录》,上面详细记录了捕蝗数量、饲料产量、百姓收入等数据。她拿起笔,在后面写道:“雍正十五年六月,直隶、山东蝗灾缓解,捕蝗两百万斤,加工饲料五十万斤,惠及农户十万户,解决就业两百余人。后续计划:推广秸秆加工饲料技术;在灾区设立‘民生工坊’,教百姓加工农产品,增加收入;制定《灾害应对手册》,为后续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记录册上,泛着柔和的光。江兰知道,这只是她变革之路的又一步。未来,她还会遇到更多挑战,但只要坚持用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用务实的态度对待民生,就一定能让这个时代变得更好 —— 从穿越者到时代变革者,她每走一步,都在为这个古老的王朝,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第二天一早,江兰带着《灾害应对手册》的草稿,去了户部。张廷玉看着草稿,上面写着 “灾害预警、资源转化、民生保障” 三大块内容,笑着说:“江姑娘,你这手册想得真周全!以后各地遇到灾害,照着这个法子来,就能少走很多弯路。皇上要是知道了,肯定会很高兴。”

江兰笑着说:“张大人,这手册还需要您多提意见,完善后再推广到各地。咱们的目标,是让百姓遇到灾害时,不再只能靠天吃饭,而是能靠自己的双手,度过难关。”

离开户部时,阳光正好,洒在京城的街道上。江兰看着往来的行人,有的提着瑞祥号的饲料,有的抱着刚买的小鸡,脸上满是笑容。她知道,自己选择的这条路,虽然充满挑战,却充满意义 —— 用现代知识,解决时代难题;用创新思维,点亮民生希望。而这,就是她作为穿越者,对这个时代最深的眷恋与担当。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