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开皇十七年的长安,朱雀大街上的槐树叶刚抽出嫩芽,李靖背着一捆竹简,在吏部衙门外已经等了三个时辰。他身上的青布袍子洗得发白,袖口磨出了毛边,怀里揣着的《孙子兵法》手抄本却被油纸包得严严实实。守门的老兵见他总盯着衙门里的铜壶滴漏,忍不住打趣:“后生,你这是等吏部侍郎,还是等天上掉馅饼?” 李靖拱了拱手,声音里带着关中人特有的沉稳:“晚生李靖,特来献《平陈十策》。”
老兵上下打量他一番,噗嗤笑了出来:“就你?去年有个秀才献《灭陈策》,被侍郎大人打了三十大板,说他痴心妄想。” 李靖没接话,只是从怀里掏出块干硬的麦饼,就着檐角滴落的雨水啃了起来。他想起三年前在岐州老家,父亲临终前指着墙上的《天下舆图》说:“阿靖,你自幼熟读兵书,若生逢乱世,必能大展宏图。” 那时他还不信,直到上个月在酒肆听商人说南朝陈后主荒淫无道,百姓苦不堪言,才连夜写了这篇策论,揣着母亲给的二十文钱,一路步行来到长安。
傍晚时分,吏部侍郎牛弘终于从衙门里出来,轿子刚抬到门口,李靖就冲过去跪在轿前,双手高举竹简:“大人,晚生有平陈良策献上!” 轿帘掀开,露出牛弘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他瞥了眼竹简上的字,又看了看李靖冻得发紫的耳朵,突然叹了口气:“进来吧,外面冷。”
在吏部衙门的偏房,李靖借着油灯的光,逐条讲解《平陈十策》。他说要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袭扰陈军防线;要派细作潜入建康,散布谣言动摇军心;还要在秋收时佯攻,让陈军误了农时…… 牛弘越听越心惊,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对江南的地理、陈军的布防了如指掌,仿佛亲临过战场。讲到第七策时,牛弘突然打断他:“你这些计策,是从哪学来的?” 李靖指了指窗外的夜空:“晚生夜观天象,结合《吴子》《六韬》,反复推演而成。”
牛弘最终没敢将《平陈十策》呈给隋文帝,只是给了李靖一个汲县县尉的职位。离开长安那天,李靖站在灞桥上,看着渭水东流,突然觉得怀里的竹简重逾千斤。有个穿绿裙的少女从桥上走过,见他望着河水发呆,忍不住问:“公子可是有心事?” 李靖回头,看见少女手里抱着个琵琶,眉眼像极了画里的嫦娥。“只是感慨怀才不遇。” 他苦笑一声,转身就要走,少女却追上来,把一块温热的糕点塞进他手里:“良禽择木而栖,公子不必着急。”
在汲县任上,李靖把县尉的差事打理得井井有条,却总在夜深人静时拿出《平陈十策》反复修改。他教衙役们演练阵法,用竹竿当长枪,用陶罐当盾牌,引得百姓们围着看热闹。有次山洪暴发,他带着衙役们用沙袋筑堤,别人都往高处躲,他却站在齐腰深的水里指挥,说:“这就像打仗,主帅后退一步,军心就散了。” 洪水退去后,百姓们在堤上给他立了块 “李靖公堤” 的木牌,他见了,悄悄让人改成了 “汲县民堤”。
大业九年,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反隋,消息传到汲县,县太爷吓得卷着金银逃跑了。李靖穿上县尉的官服,站在县衙门口对百姓说:“杨玄感谋反,必然祸乱地方,咱们得守住城池。” 他让人把粮仓的粮食分发给百姓,又组织青壮年守城,自己则登上城楼,用毛笔在布帛上画防御图。有个老兵说:“李县尉,咱们就这点人,守得住吗?” 李靖指着图上的护城河:“水就是咱们的兵,火就是咱们的将,只要用得好,万人莫开。”
杨玄感的叛军果然来攻汲县,李靖让人把桐油倒进护城河,等叛军的云梯架到城头,就点燃火把扔下去。火顺着油势蔓延,叛军的惨叫声和火光映红了半边天。他又让人在城墙内侧挖了暗道,派精壮之士从暗道绕到敌军后方,袭扰他们的粮营。就这样,汲县以三百人的兵力,挡住了三千叛军的进攻,直到隋军主力赶来。捷报传到洛阳,隋炀帝说:“这个李靖,有点意思。”
大业十二年,李靖调任马邑郡丞,辅佐李渊抵御突厥。在晋阳宫,他第一次见到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那时李世民才十七岁,却能与他纵论兵法,从《孙子》的 “兵者诡道” 到《李卫公问对》的 “奇正相生”,句句说到点子上。李靖摸着怀里那本被汗水浸黄的《平陈十策》,突然觉得找到了知音。“世民公子,” 他压低声音,“突厥人虽勇,却不懂阵法,咱们可以……”
就在这时,有个侍女端着茶进来,绿裙红袖,正是当年灞桥上那个少女。她把茶碗放在桌上时,手指有意无意地碰了碰李靖的手背,像团火在他皮肤上烧。李靖抬头,看见少女冲他眨了眨眼,眼底藏着一丝狡黠。后来他才知道,少女叫张出尘,是晋阳宫副监杨素的侍妾,因常执红色拂尘,人称 “红拂女”。
那天夜里,李靖在驿馆翻来覆去睡不着,总想起红拂女的眼神。三更天的时候,窗外突然传来轻叩声,他开门一看,红拂女穿着男装,肩上挎着个包袱,手里还提着把短剑。“李公子,” 她喘着气说,“杨素老迈昏聩,成不了大事,我看公子是盖世英雄,愿随公子闯荡天下。” 李靖愣在原地,月光照在她脸上,卸下钗环的她,比白天更添了几分英气。“可是……” 他还想说什么,红拂女却拔剑斩断了自己的一缕头发:“我张出尘非寻常女子,公子若嫌弃,我现在就走。”
李靖一把抓住她的手腕,她的手很凉,却握得很紧。“我不是嫌弃,只是怕委屈了你。” 他从怀里掏出半块干粮,那是红拂女白天悄悄塞给他的。红拂女笑了,眼角弯成了月牙:“能跟公子在一起,吃草根都乐意。” 两人连夜离开晋阳,快马加鞭往南走,走到灵石县的客栈,遇到个满脸虬髯的大汉在喝酒,见他们进来,突然说:“我看你们不是寻常夫妻。”
大汉叫虬髯客,是个富可敌国的游侠。三人在客栈里煮着羊肉,谈得投机。虬髯客说他要去江南谋大事,李靖说他想辅佐明主平定天下,红拂女则在一旁给他们斟酒,偶尔插上一两句,总能说到关键处。虬髯客听李靖讲完《平陈十策》,突然将一锭黄金推到他面前:“这钱你拿去打点,我看李世民是真命天子,你辅佐他,必能成就大业。” 李靖刚要推辞,虬髯客又说:“等天下太平,我在海外建国,到时候你来做客。”
离别时,虬髯客送给李靖一把剑,剑鞘上镶着七颗宝石;送给红拂女一面镜子,背面刻着 “同心” 二字。红拂女把镜子挂在李靖的腰间,笑着说:“以后你走到哪,我就跟到哪。” 李靖摸着剑鞘上的宝石,突然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
大业十三年,李渊在晋阳起兵,李靖带着红拂女投奔而去。李渊本想治他 “告密” 之罪(李靖曾察觉李渊有反心,想向隋炀帝告发),李世民却力保他,说:“李靖是难得的将才,杀了他,等于断了陛下一条臂膀。” 李渊最终任命李靖为行军总管,跟着李世民西征薛举。
在高墌城,唐军被薛举打得大败,李世民病倒,李靖临危受命。他看着地图上的泾水,突然想起红拂女说的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连夜让人在泾水上游筑坝,等薛举的军队渡到河中央,突然掘开堤坝,洪水滔天而下,薛军死伤过半。唐军趁机反攻,一举收复高墌城。李世民病愈后,握着李靖的手说:“药师(李靖字),你这水攻之计,真是神了!” 红拂女在帐外听见,悄悄把李靖的战袍洗干净,晾在阳光下,像一面胜利的旗帜。
武德三年,李靖率军攻打王世充,在洛阳外围的邙山遭遇强敌。王世充的侄子王玄应,带着五万大军据守山头,唐军几次冲锋都被滚石击退。李靖在山脚下观察了三天,发现敌军每天清晨都会下山打水。他让士兵们在水源处埋下炸药(当时的火药还未用于军事,此处为文学演绎,实际应为设置陷阱),又派红拂女假扮成村姑,给王玄应送去 “投降书”,约定三更在山下会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