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 > 第158章 隋唐风云之尉迟恭:“黑脸战神” 与 “戒酒悟功”

第158章 隋唐风云之尉迟恭:“黑脸战神” 与 “戒酒悟功”(1 / 2)

隋大业十三年的朔州,寒风卷着雪沫子抽打在城墙上,尉迟恭攥着铁鞭的手却在冒汗。他刚从监狱里被放出来,身上还穿着那件沾满血污的囚服 —— 三天前,他因顶撞郡丞被诬陷入狱,若不是太原留守李渊的军队打过来,此刻他大概已经成了城角的一抔黄土。城门口的守军看着这个黑脸大汉,眼神里满是忌惮,谁都知道他能单手举起千斤闸,鞭法更是出神入化,当年突厥人来犯,他一鞭就把对方的先锋打落马下,从此 “黑面神” 的名号传遍了朔州。

李渊的军队在城外扎营,尉迟恭站在城楼上,看见一个白袍小将正指挥士兵搭建帐篷,动作利落得像只猎鹰。旁边有人说那是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年仅十九岁却已战功赫赫。尉迟恭突然想起十年前,父亲临终前攥着他的手说:“敬德,咱们尉迟家世代为将,宁可站着死,不能跪着生。” 他摸了摸腰间的铁鞭,那是父亲留下的遗物,鞭身上的花纹被磨得发亮,每一道纹路里都藏着血与火的记忆。

当晚,尉迟恭带着十几个亲信,趁着夜色杀出城去。他们像一群黑豹穿过雪地,铁鞭挥舞时带起的风声让守军的惨叫都变了调。李世民在帐中听闻异动,提着长剑出来查看,正撞见尉迟恭一鞭将亲卫队长的头盔打飞。“好功夫!” 李世民赞了一声,长剑却丝毫未松。尉迟恭盯着他的眼睛,突然收了鞭:“我听说李公子善待将士,今日特来投奔。” 李世民收起剑,拍了拍他的肩膀,掌心触到的肌肉硬得像块石头:“尉迟将军肯来,如虎添翼。”

投奔唐军的头三个月,尉迟恭几乎每天都在醉乡里。他不识字,也看不懂兵书,每次议事都躲在角落里喝酒,喝到兴起就拔出铁鞭在帐外劈砍,石头被打得粉碎,雪地里溅起的冰碴子能飞到丈外。有次李世民让他去劫粮仓,他喝得酩酊大醉,带着人冲进隋军大营,却走错了方向,闯进了对方的草料场。等他酒醒时,发现自己躺在草堆上,身边堆着十几个被打晕的隋兵,手里还攥着半块没吃完的麦饼。李世民不仅没罚他,反而让人送了坛好酒到他帐中:“敬德,你的勇猛天下无双,只是这酒喝多了,怕是要误事。”

武德二年,尉迟恭跟着李世民征讨宋金刚,在柏壁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败。宋金刚的副将尉迟恭的同族兄弟尉迟崇,用计诱他出战,他喝了三斤烈酒,带着三百骑兵就冲了上去,结果中了埋伏,手下的人几乎全被歼灭,他自己也被一箭射穿了左臂。逃回来时,血顺着铁鞭滴在雪地上,像一串烧红的烙铁。李世民亲自给他包扎伤口,叹息着说:“敬德,你这性子,早晚会栽在酒上。” 尉迟恭看着帐外被风吹得猎猎作响的军旗,突然将剩下的半坛酒泼在火盆里,火星溅起老高:“从今往后,我滴酒不沾!”

戒酒的第一个月,尉迟恭浑身不自在,夜里总在床上翻来覆去,手痒得想摸酒坛。他就用铁鞭在帐外的石头上刻字,把 “戒酒” 两个字刻了又刻,直到石头被凿成深坑。有次秦琼来看他,见他眼里布满血丝,就笑着说:“要不喝口解解馋?” 尉迟恭摇摇头,从怀里掏出块干硬的窝头:“我答应了秦王,就不能反悔。” 他发现戒酒之后,脑子清醒了许多,看兵书时那些原本像天书的文字,竟慢慢能看懂了,甚至能在沙盘上画出进攻的路线。

武德三年的雀鼠谷之战,成了尉迟恭戒酒悟功的转折点。宋金刚的大军据守谷中,唐军几次进攻都被打退,李世民急得满嘴燎泡。尉迟恭在谷外观察了三天,发现敌军每天午时都会换防,而谷口的巨石阵在阳光下会投下奇特的阴影。他连夜在沙盘上推演,用铁鞭代替敌军的防线,突然一拍大腿:“有了!” 他建议李世民派一支小队从侧翼的悬崖攀爬,午时三刻准时发动进攻,自己则率主力从正面强攻,利用阴影掩护突破巨石阵。

战斗那天,尉迟恭一马当先冲进谷口,铁鞭舞得密不透风,隋军的长矛被打得纷纷折断。当他的铁鞭击中宋金刚的盾牌时,对方竟被震得虎口开裂,掉转马头就跑。这一鞭,他用了新悟的巧劲,不再是蛮力硬拼,而是顺着对方的力道辗转腾挪,既省力又威力倍增。战后,李世民握着他的手说:“敬德,你这鞭法,比以前更厉害了。” 尉迟恭摸着鞭身上的血迹,突然明白,戒酒不仅让他保住了性命,更让他悟出了武功的真谛 —— 刚柔相济,方为至道。

武德四年,窦建德的十万大军在虎牢关与唐军对峙。李世民想亲率精锐突袭窦建德的大营,诸将都觉得太冒险,尉迟恭却站出来说:“秦王放心,我愿为先锋!” 他挑选了二百名骑兵,每人配备两匹战马,趁着黎明前的薄雾出发。窦建德的士兵还在睡梦中,就被铁鞭破帐的脆响惊醒,尉迟恭一鞭一个,帐帘上的血溅得他满脸都是,活像个从地狱里爬出来的修罗。窦建德穿着睡衣就想逃跑,被尉迟恭一鞭抽中后背,踉跄着扑倒在地。这场突袭,唐军以伤亡不到十人的代价,俘虏了窦建德及其部下五千余人,尉迟恭的铁鞭上沾着的血冻成了冰碴,却依旧握得稳稳的。

洛阳城破后,王世充的部将单雄信提着长矛冲向李世民,眼看就要刺中,尉迟恭从斜刺里杀出,铁鞭与长矛相撞,火星四溅。单雄信被震得手臂发麻,长矛脱手飞出,他看着尉迟恭那张被硝烟熏得更黑的脸,突然叹了口气:“我输得不冤。” 尉迟恭没杀他,只是用铁鞭指着城门:“走吧,别再助纣为虐。” 后来单雄信降唐,总说尉迟恭的鞭法里藏着股正气,让人不敢直视。

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前夜,尉迟恭揣着铁鞭守在李世民的帐外,月光照在他脸上,能看清每一道伤疤。李建成的人送来一车金银和十名美女,想收买他,他把金银扔在地上,美女全赶了出去:“我尉迟恭不是见钱眼开的人!” 李世民听说后,握着他的手说:“敬德,有你在,我什么都不怕。” 第二天,当李建成的箭射向李世民时,尉迟恭用自己的后背挡住了那一箭,箭头穿透了铠甲,却没伤到要害。他忍着剧痛抽出铁鞭,一鞭将李建成打下马,鲜血顺着他的后背流进靴子里,踩在地上留下一个个血印。

贞观元年,李世民登基为帝,封尉迟恭为鄂国公,食邑一千三百户。庆功宴上,百官都在举杯欢庆,只有尉迟恭面前摆着一碗清水。李世民笑着说:“敬德,今日可以破例喝一杯。” 尉迟恭摇摇头:“陛下,戒酒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勇猛不是酒后的鲁莽,而是清醒时的担当。” 他说起自己新悟的鞭法,说刚猛中要带三分柔劲,就像治理天下,既要严明法度,也要体恤百姓。李世民听得入了迷,当场让人取来笔墨,让他把心得写下来,尉迟恭红着脸说:“臣不会写字,还是给陛下演一遍吧。” 他在大殿上挥舞铁鞭,招式行云流水,既有开山裂石的刚猛,又有穿花绕树的灵巧,看得百官连连叫好。

贞观六年,尉迟恭奉命镇守灵州,抵御突厥入侵。突厥可汗听说守城的是 “黑面神”,特意派使者送来一箱西域美酒,说:“只要尉迟将军肯喝了这酒,我们就退兵。” 尉迟恭当着使者的面,将酒箱扔进黄河,铁鞭指着对岸的突厥大营:“要打便打,少耍花样!” 那一战,他巧用地形,在黄河岸边设下埋伏,突厥人的骑兵冲进陷阱时,他一鞭就打断了对方的马腿,惨叫声和黄河的咆哮混在一起,成了他听过最痛快的声音。突厥可汗大败而逃,从此再也不敢轻易南下,灵州的百姓为他立了块石碑,上面刻着 “黑脸战神,保我河山”。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命人绘制二十四功臣图,挂在凌烟阁,尉迟恭的画像排在第七位。画中的他穿着明光铠,手持铁鞭,黑脸膛上的眼神锐利如鹰,只是嘴角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有次他去凌烟阁,看着自己的画像,突然想起刚投奔李世民时那个醉酒的夜晚,忍不住摸了摸腰间的铁鞭 —— 这些年,它陪自己经历了大小战役上百场,打死的敌人能堆成座小山,却再也没沾过一滴酒。

晚年的尉迟恭,辞掉了官职,在长安城外的庄园里养老。他不再舞鞭,而是跟着老农学种地,手上磨出了新的茧子,比握鞭时的茧子更厚更硬。有个年轻人来向他请教鞭法,他指着田里的麦子说:“你看这麦子,刚长出来时很软,成熟了却能顶起石头,功夫也是这样,刚柔并济才能长久。” 他还把自己戒酒悟功的经历讲给年轻人听,说:“酒能壮胆,也能乱性,真正的胆量,是心里的那股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