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 > 第157章 隋唐风云之程咬金:“福将” 与 “三板斧” 的笑谈

第157章 隋唐风云之程咬金:“福将” 与 “三板斧” 的笑谈(1 / 2)

隋开皇十三年的济州东阿,麦收后的田野里还残留着金黄的麦茬,一个虎头虎脑的孩童正举着根枣木棍,追着村里的大黄狗满街跑。孩童叫程咬金,乳名一郎,是村里程老实家的老三。他手里的枣木棍抡得呼呼作响,却总在快要打到狗的时候偏开半尺,惹得围观的村民哈哈大笑。“这小子,力气不小,准头却差得远!” 卖豆腐的王老汉笑着扔给他块豆腐渣,程咬金接过来塞嘴里,含糊不清地喊:“等我长大了,能抡动爹的砍柴斧,准能劈开这狗脑袋!”

谁也没想到,这句戏言后来竟成了真。程咬金十五岁那年,黄河泛滥,东阿县成了一片泽国。官府不仅不开仓放粮,还派衙役催收赋税,程老实气不过,跟衙役理论了几句,被活活打死在自家门槛上。那天夜里,程咬金揣着父亲留下的那把豁口砍柴斧,蹲在县衙门口的老槐树下,眼睛红得像要滴血。三更天的时候,他看见两个衙役醉醺醺地出来,手里还拎着从百姓家抢来的鸡。程咬金猛地跳出来,砍柴斧带着风声劈过去,第一斧劈在左边衙役的肩膀上,第二斧没劈中,却把右边衙役吓得瘫在地上。他没再砍第三斧,只是用斧柄把两人砸晕,然后放了把火,烧了县衙的侧房,背着母亲逃出了东阿。

逃亡路上,程咬金在瓦岗山附近遇到了一群劫道的响马。为首的是个独眼龙,见他背着个老太太,还拎着把破斧头,就嘲笑他:“你这模样也敢出来闯荡?不如把你娘留下,自己滚蛋!” 程咬金把母亲护在身后,举起砍柴斧就冲了上去。他的斧头没什么章法,抡起来却带着股不要命的狠劲,独眼龙的刀被他第一斧震飞,第二斧擦着耳朵劈过去,吓得独眼龙抱着头喊 “好汉饶命”。这群响马见他如此勇猛,又听说他杀了衙役为父报仇,竟当场拜他为头领,还把抢来的一匹黄骠马送给了他。程咬金摸着马脖子,突然觉得这斧头除了砍柴,还有别的用处。

大业七年,程咬金带着这群响马在瓦岗山扎下营寨,靠着劫掠官府的粮车过活。他没读过书,却懂得 “有福同享” 的道理,每次劫来粮食,总是先分给附近的灾民,剩下的才让弟兄们分。有次他带人劫了一辆运往高阳宫的贡品车,里面全是绫罗绸缎和金银珠宝,弟兄们都眼馋得很,程咬金却让人把绸缎分给村里的织布娘,珠宝换成粮食,自己只留了块巴掌大的玉佩,给母亲当了护身符。村里的老人都说:“程一郎这孩子,是个有福气的,跟着他准没错。”

瓦岗山的名声越来越大,引来不少英雄好汉投奔,其中就有秦琼和罗成。秦琼第一次见程咬金,就被他那把重六十四斤的宣花斧吓了一跳:“兄弟,你这斧头抡得动吗?” 程咬金咧着嘴笑,举起斧头耍了个花样,却没留神斧柄撞到自己的额头,起了个大包。罗成捂着嘴偷笑,秦琼却正色道:“一郎的力气,在咱们瓦岗能排前三。” 后来李密入主瓦岗,封程咬金为 “混世魔王”,让他掌管粮草,程咬金死活不答应:“我管不来那些账本,还是让我带兵打仗痛快。” 李密拗不过他,只好让他当了先锋官。

程咬金第一次领兵打仗,是去攻打隋军驻守的金堤关。关隘守将见他穿着件花布袍子,骑着匹黄骠马,背后还插着面写着 “程” 字的歪歪扭扭的大旗,忍不住在城楼上笑出声:“这哪是先锋官,分明是个唱戏的!” 程咬金也不答话,催马冲到关前,举起宣花斧就劈城门。第一斧下去,城门晃了晃,第二斧劈在同一个地方,木屑纷飞,第三斧还没落下,城门 “嘎吱” 一声开了 —— 原来守将的手下早就不想替隋朝卖命,见程咬金如此勇猛,干脆献了关。程咬金愣在原地,挠了挠头:“这就破了?我还没使劲呢。” 秦琼在后面看得真切,笑着对罗成说:“你看,我说他是福将吧。”

从那以后,“程咬金三板斧” 的说法就传开了。其实他的斧头功夫远不止三招,只是每次打仗,他总爱先用这三斧 —— 劈脑袋、鬼剔牙、掏耳朵,招式简单却威力惊人,加上他那股疯劲,往往没等使出第四招,敌人就已经溃败了。在攻打虎牢关时,隋将裴元庆是出了名的猛将,手持两柄银锤,有万夫不当之勇。程咬金跟他斗了十几个回合,三斧都被他挡开,自己还被震得虎口发麻。就在裴元庆的银锤快要砸到他头顶时,天上突然掉下来块大石头,不偏不倚砸在裴元庆的马头上,裴元庆坠马被擒。程咬金拍着大腿笑:“你看,老天爷都帮我!”

瓦岗军内讧时,李密猜忌功臣,秦琼和罗成先后离开,程咬金却坚持留了下来。有人劝他:“李密这人心眼小,你再不走,怕是要遭祸。” 程咬金啃着手里的玉米饼,含糊不清地说:“我娘说了,做人不能忘本,瓦岗山待我不薄,我不能在这时候走。” 后来李密果然要夺他的兵权,程咬金却在受封那天喝醉了酒,抱着宣花斧在李密的帐前睡了一夜,鼾声震得帐帘都在动。李密看着他那憨态,突然没了杀心,只是叹了口气:“这憨货,倒也实在。”

武德元年,瓦岗军兵败邙山,程咬金带着残部投奔王世充。王世充见他勇猛,封他为将军,还把自己穿旧的锦袍送给了他。可程咬金总觉得王世充这人不靠谱,跟秦琼说:“王将军说话总眨眼睛,不像个干大事的。” 秦琼劝他再等等,程咬金却在一次出征前,带着自己的部下,骑着王世充赏赐的战马,投奔了长安的李渊。李渊听说他来降,高兴得亲自出城迎接,握着他的手说:“朕听说过程将军的威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程咬金挠挠头:“陛下别听人瞎吹,我就会三斧子半,运气好罢了。”

李渊把程咬金派到李世民麾下,李世民见他性格直爽,很是喜欢。在攻打宋金刚时,唐军被围困在介休城,粮草断绝。程咬金自告奋勇,说要去偷袭敌军粮道。李世民担心他鲁莽,程咬金拍着胸脯保证:“陛下放心,我要是完不成任务,就把这颗脑袋给您送来。” 他带着五百骑兵,夜里摸到敌军粮营,没等对方反应过来,就放了把火,粮车烧得噼啪作响。撤退时,他不小心掉进了陷阱,眼看追兵就要到了,突然有只野鹿从旁边跑过,惊得追兵的马乱了阵脚,程咬金趁机爬上来,骑着马扬长而去。回到介休城时,他怀里还揣着两个从敌营抢来的麦饼,递给李世民一个:“陛下,尝尝,还热乎着呢。”

武德四年,李世民率军围攻洛阳,王世充派人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亲率十万大军来援,在虎牢关与唐军对峙。程咬金自请为先锋,带着本部人马去袭扰夏军。他的宣花斧在夏军阵中左劈右砍,第一斧就劈翻了窦建德的亲卫队长,第二斧劈开了敌军的盾牌阵,第三斧还没落下,夏军就开始往后退。程咬金哈哈大笑,催马追上去,却没留神掉进了对方的埋伏圈。就在这危急关头,秦琼率军杀到,两人合力杀出重围。回营后,李世民拍着他的肩膀说:“程将军,你这福运,真是挡都挡不住。” 程咬金嘿嘿一笑:“不是我福运好,是兄弟们来得及时。”

贞观元年,李世民登基为帝,程咬金被封为卢国公,食邑七百户。他不像秦琼那样爱读兵书,也不像尉迟恭那样苦练武艺,每天除了上朝,就是在家陪老娘喝酒,或者去秦琼家串门,听他讲当年在瓦岗山的趣事。有次李世民让大臣们谈谈治国之道,程咬金站起来说:“陛下,我不懂什么大道理,就知道种地要按时节,当兵要守规矩,当官的别欺负老百姓,这样天下就太平了。” 李世民听了,高兴地说:“程将军说得好,这才是实在话。”

贞观年间,程咬金多次率军出征,打突厥,平高昌,虽然偶尔会犯些小错,却总能化险为夷。在征讨西突厥时,他误信了副将王文度的谗言,杀了已经投降的敌军,还抢夺了他们的财物。回朝后,李世民把他贬为岐州刺史,程咬金却没什么怨言,收拾行李就去了岐州。在岐州任上,他不搞那些花架子,只是踏踏实实修路、兴水利,百姓们都说:“卢国公虽然打仗鲁莽,当官倒是个好官。” 一年后,李世民又把他召回长安,官复原职,程咬金进宫谢恩时,还拎着两坛从岐州带来的好酒,非要跟李世民喝几杯。